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意外等原因,常常会导致人们受到伤害,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外伤的急救处置又不甚了解,现在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外伤常见的处置方法
症状识别1、出血情况
询问伤者的致伤部位,观察其伤口大小、深度、出血量及血液颜色。如果血液为鲜红色,且呈喷射状,多为动脉出血;如果血液为暗红色,且呈渗出状,多为静脉出血;
2、全身情况
当失血量达全身血量20%以上时,可出现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休克症状,严重会导致昏迷。
3、急救
当出现大动脉喷射状出血、头部、腹部或胸部严重的出血性损伤以及持续用力按压10分钟不能止血等情况,施救者需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及脉搏。
常用外伤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及要点:可先行清洁伤口,使用创可贴或手指、手掌直接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按压时间据伤口大小而定。
注意事项:主要适用于简单锐器割裂伤,适用伤口小于五厘米的浅表损伤,如伤口过长或过深,应选择使用压迫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要点:可使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毛巾、衣物等对伤口进行紧束覆盖包扎止血,可适度进行紧缚,加强止血效果。
注意事项:一般适用于身体浅度、中度损伤,出血量相对较小的伤口,包扎时确保压迫效果,出血量巨大或损伤较严重时,应配合止血带止血使用。
压迫动、静脉止血法止血要点:使用指腹或掌腹对损伤动脉的近心端,损伤静脉的远心端进行压迫,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注意事项:仅适用于浅表可触及的动静脉损伤,如伤及深层血管,应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止血要点:止血带止血法,是指使用绷带、橡皮胶管、三角巾等,将出血的肢体扎住,以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方法。注意事项:1、要在皮肤表面扎一个小的衬垫物,避免由于止血带直接压迫皮肤引起皮肤破损等。2、注意扎止血带的时间每次不能超过30分钟,每30分钟松开止血带3-5分钟。3、在打止血带的时候止血带的松紧度要适宜。骨折固定及搬运方法1、前臂骨折的现场急救固定
有支撑物固定时,使前臂处于中立位,肘关节屈曲成直角,腕关节稍向背屈,掌心朝向胸部(即拇指指向患者鼻子的位置),五指张开,用布条或三角巾将前臂悬吊在胸前。
无支撑物可将伤臂用衣襟直接固定在躯干上。方法是利用伤员身穿的上衣,将伤臂屈曲贴于胸前,把手放在第三、四纽扣间的前衣襟内,再将伤侧衣襟向外翻,反折上提,托起前臂衣襟角系带,拉到健肢肩上,绕到伤肢肩前与上衣的衣襟打结。
2、上臂骨折及肩关节脱臼的临时固定
将宽窄合适的两块木板分别置于上臂内外侧,如只有一块木板时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布条将上下两端扎牢固定,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布条或三角巾吊起。
3、大腿骨折的现场急救
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取两块长短不等的木板,长板放在外侧,由踝部到腋窝,短板放在内侧,由踝部至大腿根,膝关节及踝关节周围骨突处及间隙部位先垫好棉花或软布,用数条三角巾或布条将骨折上下两端先固定,然后分别在腋下、腰部及膝、踝等处扎牢固定。4、小腿骨折的现场急救固定
取长短大致相等的两块木板,长度为由脚跟部到大腿中段,在骨突部用棉花或布料加垫后分别放于小腿的内侧和外侧(只有一块木板则放在外侧),用三角巾或布条分别固定。脊椎骨折的现场急救搬运要点:要搬脊柱骨折的病人,要使病人保持在一个平面,保证病人身体线条是直的,这是脊柱骨折出现以后搬动的原则。注意事项:怀疑存在脊柱损伤时,如患者周围环境安全,活动耐力较好的情况下,可选择保持受伤姿态,减少自身活动,等待专业急救人员,避免活动或搬运加重损伤。这些就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外伤处置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生产生活有所帮助。
素材来源:急诊科编辑:宣传科
审核:李艳伟
签发:李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