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四、膝关节修补术
五、骨折内固定术、外固定术
四、膝关节修补术
膝关节修补术分为:单一修补和联合修补。
1、单一修补术
是指对膝关节的某一具体部位进行修补,编码如下: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修补术→81.45
膝关节副韧带修补术→81.46
膝关节其他修补术→81.47
2、联合修补术
膝关节联合修补术包括:膝五合一修补术和膝关节三联修补术。
(1)“膝五合一修补术“包括以下步骤:
内侧半月板切除术
内侧副韧带修补术
股内侧肌徙前术
半腱肌徙前术
鹅足转移术
编码→81.42
注意:膝五合一修补术,一个手术、五个步骤,一个编码,不能分开编码。
(2)“膝关节三联修补术“(奥多诺手术)包括以下步骤:
内侧半月板切除术
前交叉韧带修补术
内侧副韧带修补术
编码→81.43
注意:膝关节三联修补术,一个手术、三个步骤,一个编码,不能分开编码。
小结:
①关节修补术又称“关节成形术”,包括固定、移植物植入、假体置入(不包括缝合)。部位不同,编码不同:
下肢关节(髋、膝、踝关节)→81.4
手、指、腕关节→81.7
肩、肘关节→81.8
②关节其他术式,如穿刺、注射、缝合、内折、转位、重建等,编码→81.9
③肩袖修补术,编码→83.63
五、骨折手术和操作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当发生骨折时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称为“骨折内固定术”;骨折复位后用夹板、石膏及各种支具等器材,在体外维持复位牢固性的方法,称为“骨折外固定”。
骨折手术编码时需要区分:
①骨折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
②是否复位
③是否伴内固定
(一)牵引
编码→93.4
(二)骨折固定
1、无复位的外固定(制动)→93.5
注意:该码为未进行骨折复位的单纯外固定。
2、无复位的内固定→78.5
编码解读:
①[0-9]表示“78.5”亚目下的共用细目:
0---未特指的部位
1---肩胛骨,锁骨和胸廓[肋骨和胸骨]
2---肱骨
3---桡骨和尺骨
4---腕骨和掌骨
5---股骨
6---髌骨
7---胫骨和腓骨
8---跗骨和跖骨
9---其他(盆骨、手指骨、足趾骨、椎骨)
②本码适用未进行骨折复位的单纯内固定,一般有如下情况:
a)为预防而行骨内固定,无骨折复位。
b)因某种原因而需要取出内固定装置重新再置入,无骨折复位。
c)内固定装置在体内发生移位或弯折情况,本次入院进行内固定复位或修正,无骨折复位。
③胸骨安装刚性板材内固定装置,未复位,不适用本码,编码→84.94
④手术过程中有骨折复位过程,则编码→79.10~79.19,79.30~79.59
(三)骨折复位
编码→79
编码解读:
①[0-9]表示“79”类目下的共用细目:
0---未特指的部位
1---肱骨
2---桡骨和尺骨,臂NOS
3---腕骨和掌骨,手NOS
4---手指
5---股骨
6---胫骨和腓骨,腿NOS
7---跗骨和跖骨,足NOS
8---趾
9---其他特指骨
②”79”类目码包括首次使用石膏、夹板、牵引装置过程,即首次上石膏、夹板或牵引装置则无需另编码;
③如除骨折复位外还使用外固定器,则需另编码78.10~78.19(详见ICD-9-CM-3第页)。且需同时另编固定装置的类型84.71~84.73(详见ICD-9-CM-3第页);
④骨折的单纯外固定(无复位),编码为93.51~93.54,93.59;
⑤单纯内固定(无复位),编码为78.50~78.59;
⑥大部分部位的骨折复位适用本码,少部分除外:面骨、鼻骨、眼眶、颅骨、椎骨
面骨骨折复位术→76.7
鼻骨骨折复位术→21.71、21.72
眼眶骨折复位术→76.78、76.79
(见面骨骨折复位术编码图)
颅骨骨折复位术→02.02
椎骨骨折复位术→03.53
⑦去除、置换石膏、夹板需另编码:
去除石膏、夹板→97.88
置换石膏、夹板→97.11~97.14
⑧单纯的骨折牵引编码为93.41~93.46
1、骨折闭合性复位
不伴内固定→79.01~79.09
伴有内固定→79.10~79.19
2、骨折开放性复位
不伴内固定→79.20~79.29
伴有内固定→79.30~79.39
小贴士:其他复位术:
骨骨骺分离的闭合性复位术→79.4
骨骨骺分离的开放性复位术→79.5
脱位闭合性复位术→79.7
脱位开放性复位术→79.8
注意:区分闭合还是开放性复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