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骨科王皓宇副主任医师带领脊柱外科医疗组,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0月16日,滁州市55岁的沈先生摔伤颈部,导致枢椎齿状突粉碎性骨折,医院转至三院。入院后,检查发现该患者ⅡC型枢椎齿状突出现粉碎性骨折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寰椎后弓高度最狭窄处4.8mm,要置入3.5mm直径椎弓根螺钉更是难上加难。王皓宇立即研读影像资料、制定手术方案。在介入科徐苏玲主任、CT室张燕医师等大力支持配合下,术前进行造影排除椎动脉内移和骑跨畸形等、精准测量了颈1/2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长度和角度等等。在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后,10月20日下午,麻醉师程亮、张凯京顺利进行了经鼻清醒插管,实施全麻术,由王皓宇主刀,王攀、马炳医师协助,经历2个多小时顺利实施了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出血量<ml。术后两天,沈先生未出现任何神经、血管损伤的表现,四肢感觉运动良好,已经下地行走。枢椎齿状突及其附着韧带是维持上颈椎稳定的重要结构。由于寰枢椎解剖学结构复杂,处于颅颈连接区域,与延髓、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相邻,故寰枢椎骨折脱位手术难度大,术中风险极高,术中存在椎动脉、脊髓损伤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长期被视为骨科的手术“禁区”。既往保守治疗颈胸支具或Halo支架需要固定三个月,容易导致固定不确切、复位位置易丢失、慢性不稳定或合并骨不连,稍有不慎易发再次受伤,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选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最佳治疗手段,更利于患者早期康复。2年世界上首先提出了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技术,即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由于它比经关节螺钉安全,在某些因解剖结构的限制而不适合使用经关节螺钉和钢丝固定的病例,却可以使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该技术较目前常用的其他内固定方法有如下优点:(1)在寰枢关节复位前置入螺钉,具有术中平稳地提拉复位寰枢椎的功能;(2)螺钉不会破坏颈1、2关节,因此可用于临时固定;(3)且不需要在颈1后方绑钢丝,这尤其适用于寰椎后弓有缺损的病例。由于该技术的上述优点,近几年此技术在颈1、2融合术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医院骨科是蚌埠市临床重点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脊柱外科专业组目前可以独立开展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后路椎间盘镜(MED)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脊柱肿瘤切除重建术等高难度手术,填医院多项技术空白。(晓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lihuax.com/bggzhl/1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