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鼻骨骨折治疗
鼻骨骨折原因
鼻骨粉碎性骨折
鼻骨骨折护理
鼻骨线形骨折
鼻骨骨折价格

山中七日

七天时间里,经历了一些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事,回过头来看,似乎刻骨铭心却但愿不过是南柯一梦。

1.

十七岁的孩子在学校训练,八米开外脑袋被铅球击中。消息传来的那一时刻,脑子一片空白,整个世界瞬间坍塌。疯狂地驾驶着车,医院赶去。一路上,满脑子的是头破血流脑浆崩裂,越想越可怕,越想越不寒而栗。天气很冷,可是比天气更冷的来自于内心的彻骨冰凉和无尽恐惧。离医院越近,恐惧越盛,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冷静的面对血淋淋的场面。

无比幸运的是,见到孩子的那一刻,没有让人触目心惊的血腥场面。原来,铅球只是侧面划过,没有正面受力。CT、核磁共振检查完后,颅骨凹陷骨折、颧骨弓骨裂、颅内少许出血。医生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铅球再往里走三到五厘米,后果不堪设想。

那一夜,陪在病床前,一刻也不敢合眼。因为骨折,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孩子,更纠痛着自己的心。因为颅内出血,不能用止疼药,只能任听孩子一遍遍喊叫着:“爸爸,我疼!”直至声音潺弱沙哑。自己唯一可以做的事,只有握着孩子的手,不敢太用力,却也不能不用力,好让自己掌心的温度与力度可以传递给孩子稍许的关爱与信心。

医生说,颅内出血,必须24小时全时观察陪护,必须保证伤者随时保持意识清醒,如果出血增加,必须马上开颅手术。于是,每过一刻钟,就轻轻呼唤,听听孩子的应答,看看孩子的反应。漫长的一夜,疼痛折磨着让孩子无法入睡,好不容易看他倦缩着小睡片刻,又不得不叫醒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起话。

这是怎样漫长的一夜,时钟滴滴答答,仿佛过了很久很久,事实上时间只过去了几分钟。一遍遍重复着告诉孩子,那里有不适反应要及时说出来。每每喊疼的时候,只有轻轻的用力握握那只已经和自己一样大现今却无力的手。问问疼痛的部位、疼痛的区别,一者转移注意力,再则判断意识状态。

及至窗外露出暏光,无比难熬的十二小时终于过去。

2.

第二天,住院部的神经外科主任单独给家属讲了伤情,一大堆专业名词:“左侧额部及中颅窝多处硬膜外出血,左侧额部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左侧颞骨多发凹陷性骨折,左侧额、颞部头皮血肿,左侧颧骨弓骨折。”

看到自己一脸发懵,年近五旬的主任笑笑接着说:“简单来说,就是有两处骨折,颅内有少量出血。从昨天晚上观察情况看,孩子没有出现意识模糊、头晕、呕吐等情况,说明出血没有增加,但这两天还要全时观察,一旦颅内继续出血,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处理。另外,左侧颞骨凹陷性骨折凹陷度约一厘米,刚好界于手术干预的临界值。如果不进行手术整形修复,后续可能出癫痫和脑膜瘤的风险。”

“癫痫,是抽搐昏迷的那种吗?可能性有多大?”

“是的,癫痫通常伴随抽搐昏迷,可能性没有统计过,但癫痫和脑膜瘤通常是由于脑损伤导致的。”

“凹陷部位需要什么时候做手术?”

“两到三天后,伤情稳定后即可以做。”

……

接下来,脑子里乱哄哄的,原以为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就以可以重现一个活蹦乱跳的毛孩子,谁曾想又冒出这么一折。再回病房,疼痛稍缓的孩子和自己说话时,总无法集中精神。

事实上,昨天出事之后,学校老师医院救治。医院,病房宽敞、设施齐全、病人不多、医护态度和蔼,主治医师是从医院跳槽过来的,从医二十余年,医术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可是,讲起伤情,似乎非做手术不可,让人疑从心起。早就听说,医院,往往无病小治、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甚至上术台上诱导病人使用所谓的国外高档药物、器材,完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本不讲医疗效果好坏。

怀着种种疑惑,在单位热心同事的引荐下,当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细细看完片子后,年近六旬的主任断然建议,不做手术干预,让断裂处自行愈合。理由非常简单,孩子和成年人颅骨手术干预的指征是凹陷度分别超过1厘米和2厘米,17岁的孩子界于中间,特别是凹陷度低于1厘米,手术校正恢复度最多在0.3至0.5厘米之间,意义不大。特别是开颅手术,虽然技术比较成熟,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风险。

医院治疗建议方案一比对,才真正感受到,医院人满为患、资源有限、服务极差,医院环境优越但刀子极快。如果是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建议不言而喻。可是,在自己孩子身上,决策就十分困难。一边怕开颅影响大脑,一边怕后续发生病变。或许,这就是国人面临着难以两全的医疗现状。

3.

住在神经外科,接触都是头部受伤受损的病人和患者家属。要么一脸风霜苦涩,要么表情木纳,要么白纱緾头,再不时听着孩子压抑的呻吟疼痛声,心理别提多难受。

住在邻床的是个昭通人,四十多岁,五十余天前,酒醉从二楼摔下,左半边颅骨粉碎性骨折,多块碎片深深的扎进大脑中。当时,手术进行了十余个小时,终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小命,但粉碎的颅骨已无法塑形再用,只好定制钛合金罩子。此次二进宫,就是要把二十余厘米的伤口再次打开,把合金罩子放进去,以保护豆腐一样柔软的大脑。

谈到高兴处,健谈的昭通人把当时手术照片翻出来看,半边大脑白花花的露在外边,视之触目心惊。谈及手术费,十余万不止。捡回一条命,昭通人感慨医疗技术发达,十余万钱终不算大事。可是,比之一顿酒,又感叹成本太高。

隔壁一个七十余岁的老头脑中风,据说已住院一月有余。先前,有两个儿子每天看护,慢慢的来得少了。每每不输液的时候,老头总让医护人员推着轮椅,孤独的晒一晒太阳。有时,口水顺着半边倾斜的嘴唇往下流,在太阳光的折射下,发出一闪闪让人心酸的光亮。

忽一日,突然听说老家四十岁的玩伴夜里走了。那一夜,大醉而归。习以为常的老公,扶上客厅沙发后,照例倒了杯水,放下垃圾筒不再过问。可是,第二天待老公醒来,四十岁的生命,直挺挺的躺在沙发上永远的凉掉了,留下了一个刚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儿。普洱的冬天,气温还算暖和。可是,听到这样的消息,仍然让自己寒从心起。

……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可是,医院充斥着太多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终不是久待之地。七日之后,儿子强烈要求出院,医院劝阻,果断办理了出院手续。

4.

那一晚,在接到孩子脑袋头铅球砸中的电话时,惊慌、恐惧、无助充斥满全身。在看到孩子表面无伤的时刻,心里稍稍得以安定。在得知骨折和颅内出血时,神经紧绷了一夜。在比对公立和医院治疗方案过程中,担惊受怕和焦虑挥之不去。

心理学家讲,伤害人们最大的,往往不是伤痛和灾难本身,而是对伤痛和灾难事前的预想和事后的看法。可是,你我皆凡人,自在红尘俗世中混迹,眼、耳、口、鼻、舌、身欲与爱、恨、情、仇、贪、慎、痴,身陷其中影响自是难免,关键看程度深浅。

整个事情的处理过程,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恐惧、紧张、焦虑、无助等情绪隐藏起来。面对教练,中肯的指出了训练组织的安全隐患。面对扔铅球的同学,一边宽慰其紧张一边指出其疏于观察。面对伤痛中的孩子,紧握小手给予信心和力量。

事实上,学医院救治、单位无条件放假得以全时陪护、热心领导引荐专家诊疗、同学家长无条件配合、医院看望开导,医院不再那么寒冷。

于是,忍不住讲起了笑话:“儿子,铁头功练成之前,千万不要再用头去接铅球!”

小孩一愣,接着一笑,再接着裂着嘴怪,因为笑话扯痛了脸颊上的伤痛。

欲求内心自在必经生活磨炼



转载请注明:http://www.slihuax.com/bggzhl/1457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