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齐心抗疫情,青年奋起正当时“同心战‘疫’共克时艰,‘师’志不渝爱国力行”第四届教师素养文化节“抗击疫情,有你有我”主题征文比赛优秀征文展强势来袭~教院学子以笔聚力,以文抗疫书写对逆行者的敬仰之情快快随小编一起来感受抗疫力量吧!
传递
郝雯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却是切身的喜悦和感伤。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这场疫情阻击战的亲历者。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的感受,这次的疫情来的太突然,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各个省份抽调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我们都被按下了暂停键,每天对着手机屏幕观测世界,就是在这样难熬的日子里,我在一个个抗疫故事中真正认识到了传递的含义。
这是一个关于传递的故事:这次换我来温暖你
河南省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叫嵩县。2月4日中午,河南省嵩县闫庄镇竹园沟村民捐赠的10万斤大葱顺利抵达了武汉市蔡甸区。这10万斤葱是全村多人亲手收割的,全村人在地里薅葱一薅就薅了三天。云南省河口县有一个莲花滩乡石板寨坡头小组,这里有93户村民自发捐赠了22吨香蕉,这些村民中有47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山间小路狭窄崎岖他们是用摩托车一趟趟运送香蕉下山的,22吨的香蕉他们大约拉了车,不知道来回了多少趟。竹园沟村和坡头小组都是脱贫重点扶持单位,他们把获得的温暖传递给了武汉。
这是一个关于传递的故事:我看到他去了我也一定要。
18岁的朱如归是陕西眉县职业教育中心高二年级的学生,今年大年初一,他瞒着家人,独自乘火车、搭汽车、再步行公里,抵达湖北孝昌县,医院进入隔离病区做起了志愿者。这一切的开始是一张钟南山院士的照片,1月21日武汉疫情迅速蔓延,钟南山院士乘坐高铁去武汉救援,由于没有座位他被安排在餐厢就坐,照片中的他正在闭目养神,为即将到来的恶战蓄力。83岁的钟南山院士不惧危险到前线作战的勇气震撼到了朱如归,他也想去武汉、去一线、去战斗。朱如归下定决心去武汉的时候,武汉已经封城了。进不去武汉怎么办?朱如归并没有放弃,他从西安坐火车到河南信阳,又沿着国道步行了公里到达了孝感市孝昌县。他如医院隔离病区的志愿者。钟南山院士把勇气传递给了朱如归,让他在充满寒风的夜晚也坚定信心,让他在危险的一线也勇敢前进。
这是一个关于传递的故事:我的哥哥是英雄。
贵州妹子杜医院的一名护士,在1月27医院就向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发出了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倡议书,几乎在第一时间杜富佳就申请报了名。当她回忆起一线抗疫的经历,她说:“当时没有多想,也容不得多想,算是医务人员的本能反应吧!而且,我在哥哥身上学到了对岗位的坚守,作为一名护士,抗击疫情就该‘让我来’!”杜富佳的哥哥是排雷英雄杜富国,哥哥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弟弟妹妹们,他把坚守传递给了妹妹。
武汉又把温暖传递给了谁?朱如归又把勇气传递给了谁?杜富佳又把坚守传递给了谁?答案是传递给了我们,他们把温暖、勇气、坚守传递给了每一位在家隔离的中国人,他们传递给我们团结一致的温暖,不惧危险的勇气,永不放弃的坚守,他们更传递给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迎接春天的希望。抗疫之路温情之路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阖家团圆的除夕夜从一场突如其来的防疫战的奔赴开始了。此时此刻,医疗人员顾不上儿女情长,他们就已经匆匆踏上征程,空留一地的泪水和叮嘱,并诉说着无数的担心、不舍和珍重。
这场疫情的局势越来越严重,但是在冷漠的病毒面前是我们中国儿女的团结一心和众志成城。每次看新闻除了增长的感染人数之外,平常生活中还发生着很多温暖的小事,这样一件件的事情都会让我们眼眶湿润,感动着这些平凡人物身上的所变现出的可贵品质。我们可以看到十几岁的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为一线防疫人员购买物资,离开之前的敬礼包含着孩子们心中对医疗人员的崇敬之情,或许从此还埋下了这样的一颗救死扶伤的种子;当这场疫情攻击战打响之时,冲在最前方的是这些一线的护士、医生,他们中很多都是90后,他们也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可是在国家有难之时,他们在一夜之间就迅速的成长起来,褪去稚嫩,承担其他们的重任,曾经有一段话深深的感动着我“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防护服,他们的脸颊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为了不浪费防护服,他们甚至减少了吃饭和喝水和频次,而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对他们的身心都是一场考验,他们一切都是为了“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担当,为了抓住那道名为“生”的光亮,逆向而行这些印记是他们最美丽的痕迹;除了每个医疗工作者的力量贡献之外,我们也看到了祖国各省对此次疫情攻坚战的贡献,山东省寿光市为武汉人民提供了新鲜的蔬菜,充足的医疗物品,彰显了山东的担当与责任,还有其他省市的源源不断的捐献,都增强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去抗击疫情的决心,在这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责任;而在我们身边的党员干部们也冲在了最前方,他们在小区门口或者村庄的入口处,建立起这一方水土的安全屏障,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居民的健康,并且让防疫这件事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从前的我,不理解“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是通过此次防疫战,我却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受。没有国哪来家没有家哪来的我们,如果没有一个国家的安定和稳定哪来我们每个小家的安定与平稳,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每个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之间那深深的爱国情愫和为国奉献的无畏精神,我想这就是对我们的最好熏染。
我们挂念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座城。这个年,热热闹闹的年味被病毒吞噬了,冷冷清清的街道被按下了静音键。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此刻的一切坚守都值得。现在的我们,疫情情况已经有了大大的缓解,各部门也已经复产复工,这座沉寂的城市已经再度喧嚣,那些挤不上地铁,抢不上的热干面都又复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示着我们平安日子里的珍贵,只要是平凡而闪光的日子,已是弥足珍贵。愿,这所有的结果,终不负舍命相护。
年,这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克时艰。我们还欠自己一场“大团圆”,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民都值得一枚军功章。
在疫情中成长
吕金鑫
当欢天喜地的人们刚置办完年货,准备赶赴各自小家享受久别重逢天伦的时候,却可能正因为春节期间人员的大流转,使节前已经出现的新型肺炎疫情从武汉向四方扩散,使人们像是遭受一场梦魇,被迫蜗在家中,不得外出,无所事事,使得铺天盖地的疫情消息充斥网络、朋友圈,使人们陷入了极大的恐慌、无奈、无效的等待之中。为此,广大医务人员不得不牺牲节假日投入疫情的救护活动,广大武警官兵、机关干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为的是能够让广大人民在结束短暂的休整之后,早日返回各自岗位,为新的一年的事业、目标而及时进入工作状态。我们要感谢那些牺牲掉休息时间,为了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不辞辛苦的人们!为他们的无私付出奉献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但蜗守之余,我突然在想,当我们陷入这突如其来的困境之时,我们应该学到或者做些什么?
让我想到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居安思危的能力。日常我们无论工作、生活、投资还是经营,都应该考虑到,我们前进中不光光会有顺境,困难也可能会随时出现。顺境中我们要胜不骄,要时时预防潜在风险的存在。有了这种思想的准备,我们就具备了冷静应对的思想、勇气,我们就会制订措施、建立预案、做好准备,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努力,实现化险为夷。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知难而上,而不是退缩。在困难面前,有的人能够知难而上,有的人会内心充满恐慌,不知所措,甚至退缩。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逆商,面对困难时,思想上愈战愈勇,方法上措施得力,具体行动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每件事,细节问题,尽量不犯错误。
在大难面前,我们都要有一颗爱心,去设法帮着那些处在困境旋涡中的人们,使他们脱离危险,感受到我们国家、我们的政府、中华民族的大爱佑护。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曾有一个视频情景,有一位务工归乡的人员,当走到村头的时候,被一群村民用铁锹、榔头强制拦截,进不了村,似乎被当作洪水野兽被拒之门外。看到这样的情景,理解之余,不免又为这些归途中无法归家的村民感到心酸,此时外界管制,交通中断,家不能回,这些归心似箭的人们可有去处?在凛冽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他们又该怎么办?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群策群力,共克时艰。在灾难面前,我们人与人之间,不是敌人,我们是战友、是朋友、是亲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共同想法击退我们人类共同的大敌,我们要为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伸出援手,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去温暖那些漂泊已久的心,为排除路途中的障碍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找措施,早日走出困境,走入平静,正常工作,过上平静美好的生活!
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是美好的人间!
山河无恙始终有你
臧楠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在年末,当人们都沉浸在迎接假期的欢乐之中,等待着期盼已久的春节的时候,“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不速之客悄然来临,肆虐之下带来了一场令人闻之色变的风暴。但是与此同时,祖国母亲也在不断展现着自己强有力的臂膀,和对儿女们的关怀与爱护。从对不明病毒的快速认知,到全国封城封路,再到社区防护,这些在别国无法复制的举措,无一不体现着大国力量和民族凝聚力。此外,医疗人员书写请战书奔赴前线,人们尽自己所能捐献物资,这里面有着多少令人感动的瞬间。现在全国的新增疑似病例在减少、死亡率逐日降低,康复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人们在欣喜之余更会记住那些应当被铭记的可爱的人们与祖国的温暖。
疫情之下的逆行者
疫情之下没人能够确定自己的安危,尤其是在武汉这座人心惶惶的城市里。封城封路,限制外出,这座千万人口的楚汉名城转瞬成为了一座空城。可正是这样的情境下,一位位逆行者用自己无畏的身姿,唤醒了希望的曙光。
当疫情刚被人们知悉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首先提出了有人传人的现象,出门要带口罩,并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然而,84岁的他毅然转身,选择逆行,当天便乘坐高铁赶往武汉一线。还记得那日上海至武汉的高铁上,几乎是空的,唯独有三十道坚定的身影,那是来自上海的专家组们,为了缓解武汉的医护资源紧张,他们舍去了与家人的团聚。随着武汉疫情的加重,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组成一支支的赴鄂援助队,签下了一张张“无论生死,不计报酬”的请愿书,喊响了一声声“若有战,召必回”的口号。有些护士知道了前方疫情后,怕家里人不支持,怕父母担心,偷偷的写了请愿书,不敢出现在镜头前,怕被家里人看见。97年的朱海秀护士说:“救人嘛,本来我们医护人员就有这样的使命和职责。”眼泪在她的眼眶中打圈,但她却说不能哭,护目镜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武汉95后护士张美玲因为过劳摔倒导致鼻骨骨折,医生建议两周内手术,否则骨折处可能畸形愈合,但张美玲决定延后手术,继续坚守抗疫一线。她说:“我的同事们还在继续上班,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事情,拖了大家的后腿。”
众多的患者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愉快地喊出“我终于出院了”,若无逆行者们无私的付出,哪会有看见曙光的一天。相信吧,抗疫路上有披荆斩棘的英雄,凯旋的旗帜正在不远处迎风飘扬!
疫情之下的温暖
疫情来袭,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岗位上,他们在高速路口、在医护人员的住处、在医院保护着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工厂里加班加点赶制着前线需要的物资、在高速公路上运输着全国各地给湖北的温暖、在小区门口、村口值班、在凌晨清扫着街道......我们不想待的被窝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地方,我们不想再待的家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把钱捐给武汉!”68岁的拾荒老人李学明,在成都双流区彭镇政府值班大厅放下一沓钱便转身往外走,而这元,是老人五年来打零工、捡瓶子所攒的积蓄;浙江湖州83岁的林大爷靠回收废品维持生计,却捐了元,并直言“不要写我的名字。也不要报道我”。我们社区自行组成了一支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每天都对街道进行消毒,在社区进行安全巡逻,不管外边是阴雨连绵、气温零下还是太阳高照,志愿者们都坚守在工作岗位,社区居民都自发的献出爱心,捐款,捐物资......社区每天都给老人送去水果和蔬菜,确保老人们不出门也有饭吃。
正是这样的一群奉献者们,用自己的努力,奋力编织着冬日里的温暖。
疫情之下的中国速度
在疫情面前,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再度出现震惊世界!医院医院的建设不仅体现出了中国速度,更是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志愿者从全国各个地方奔赴湖北,同时间赛跑,与病魔竟争,再创奇迹!中国科学院高福院士仅用了几天的时间便把病毒宿主锁定在蝙蝠身上,并且明确了病毒的遗传基因链。中国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每小时有20余吨医用物资装卸交付。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逆行冲往疫情最前线。与疫情赛跑的,除了白衣天使,还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摸底疫情实况、追溯病毒来源、优化防控举措、启动疫苗研发......疫情面前,高高飘扬的中国旗帜就是“强心剂”,旗帜无声,却能产生引领方向、凝聚人心的强大效应。如果说奇迹有颜色,那一定就是中国红!
大疫当前,这里没有火神雷神,有的是一个个勇敢拼搏,不畏辛苦的志愿者,有的是一个个将自己安危抛之脑后的医护人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管何时何地何事,只要有难处,就有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相信这份承载了血泪的“火神力量”,终能护佑着中华民族战胜病毒、渡过难关。
疫情已经迎来了拐点,相信不久后便会彻底散去。无畏的逆行者们、温暖的编织者们、中国速度的创造者们,不正是在为那一天拼搏奉献着么。待得那时,悠悠黄鹤楼定是他们最想去到的地方。静静地看那如画的鹦鹉洲,叹一句,烟波江上不再愁。
如今疫情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生活工作也已陆续恢复正常疫情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可决胜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排版:解馥玮
审核:袁旭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