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目的:探讨泪道阻塞患者鼻内窥镜下逆行插管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8例泪道阻塞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单纯行下鼻道逆行插管术,共64例患者,为对照组;另一组在鼻内窥镜直视下行逆行插管术(其中包含4例对照组手术失败患者)共34例患者,为试验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手术时间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手术并发症对比,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2.4%,试验组有效率为92.2%。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经鼻内窥镜直视下行逆行插管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泪道阻塞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泪道阻塞;鼻内窥镜;逆行插管术;手术时间;并发症;疗效
泪管阻塞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眼科疾病之一,泪道阻塞由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好发于中老年女性[1]。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息肉、下鼻甲肥大等原因阻塞鼻泪管[2]。患者长时间存在溢泪等症状,对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影响[3]。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及提升,临床中针对泪管阻塞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逆行插管术便属于其中一种,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针对来我院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分别实施鼻道逆行插管术、鼻内窥镜直视下行逆行插管术,临床上鼻内窥镜直视下行逆行插管术取得较为显著的手术效果,现针对详细研究内容进行如下报道。
0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泪管阻塞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眼科疾病之一,泪道阻塞由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好发于中老年女性[1]。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息肉、下鼻甲肥大等原因阻塞鼻泪管[2]。患者长时间存在溢泪等症状,对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影响[3]。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及提升,临床中针对泪管阻塞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逆行插管术便属于其中一种,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针对来我院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分别实施鼻道逆行插管术、鼻内窥镜直视下行逆行插管术,临床上鼻内窥镜直视下行逆行插管术取得较为显著的手术效果,现针对详细研究内容进行如下报道。
1.2 材料与方法
泪道激光治疗仪、鼻内窥镜、鼻泪管支架、泪道探通引针一套,枪状镊、泪点扩张器、记忆导丝探针、鼻腔扩张器、脱脂棉、2%的利多卡因、麻黄素滴鼻液、盐酸奥比卡因表面麻醉剂、脱脂棉条。
对照组患者保持平卧位,采用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用枪状镊将浸透了1%麻黄素和爱尔卡因的棉条插入下鼻道深处。常规消毒铺巾。2%盐酸利多卡因5mL做滑车神经阻滞麻醉和筛前神经阻滞麻醉。冲洗泪囊,将泪道引流管和牵引线涂上加热的典必殊眼膏进行润滑备用。泪点扩张器充分扩张下泪点,记忆导丝探针插入泪小点,捻转前行,通过泪总管进入泪囊。触及骨壁后探针稍后退旋转90°立起,顺泪囊及鼻泪管向下方探通(如阻力大,则使用泪道激光予以探通)。抽出麻醉棉条,嘱患者下颌尽可能贴近胸部,旋转探针记忆导丝,部分患者导丝可从鼻孔弹出。如果导丝不能自行弹出,可使用配备的金属钩钩取导丝。将引流管牵引线穿入到针芯两股中间,向上拉记忆导丝至原来位置后,连同针体提拉牵引线并拉出泪点。适当用力提拉牵引线至标志结出泪点1.0cm左右,表示倒置三角形进入了泪囊,剪断牵引线,将露出鼻外的引流管剪短置于鼻前庭。记录手术时间。试验组患者手术步骤同前,记忆导丝探针探通后,记忆导丝无法自动弹出鼻外的患者,使用鼻内窥镜观察下鼻道,镊子夹取记忆导丝至鼻外。术后一周内常规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间隔1周冲洗泪道共2次,间隔2周冲洗泪道1次,间隔4周冲洗泪道1次。术后2个月后,使用止血钳从鼻前孔内将导管下段缓慢拔出。每个月冲洗泪道1次至半年,每次冲洗泪道时使用止血钳旋转鼻前庭留取的鼻泪管支架远端,避免粘连。
上下滑动查看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出血、导丝无法引出、拔管困难)。(2)疗效判定:所有手术患者拔出鼻泪管支架后,复诊半年以上统计疗效[4]。治愈:流泪症状完全消失,冲洗泪道通畅。显效:流泪症状好转,冲洗泪道少量液体返流。无效:流泪仍存在,冲洗泪道不通畅或阻力大。有效包括有效和显效。
1.4 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2
结果
手术时间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手术并发症对比,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2.4%,试验组有效率为92.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03
讨论
泪道阻塞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患者长时间存在溢泪等症状,对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影响[5]。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泪道探通术、泪道激光术、鼻泪管插管术等方法[6]。泪道单纯探通术或泪道激光治疗术后再次堵塞发生率高。参考文献近年来出现各种鼻泪管支架,用于治疗泪道阻塞[7]。
本研究采用的硅胶管不仅能够支撑泪道管腔,而且有利于泪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最终形成通道,避免出现粘连[8]。本研究共有7例患者术后再次堵塞,其中3例患者术中探针探入鼻泪管时夹持感明显,1例为鼻骨外伤骨折患者。笔者分析,术中探针夹持感明显者,说明骨性鼻泪管狭窄,该类患者在拔除鼻泪管支架后,狭窄的骨性鼻泪管内很容易产生肉芽增生,再次阻塞鼻泪管导致手术失败。因个体差异,肉芽组织增生过度者亦为手术失败原因。术中植管时可在管表面涂上加热的典必殊眼膏(典必殊眼膏可放于40度左右的温水中进行加热),处于半凝状态的眼膏能更均匀的涂于管道的表面,起到润滑的作用,同时该温度下的眼膏状态与人体温度接近,能更好的被泪道黏膜吸收,起到抗炎的作用[9-10]。手术后及时地对泪道进行冲洗可以有效帮助减少患者的硅胶管出现堵塞,减少局部炎症发生,或可避免鼻泪道出现再一次的粘连引起复发[11-12]。术前选择手术适应证对于避免术后再次粘连有重要意义,谨慎选择有外伤史及手术史的患者,因原有的瘢痕甚至骨性畸形会影响手术的疗效[13]。术后冲洗液加入激素,常规滴用激素类药物,或可防止再次粘连的发生并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研究未能涉及,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本手术难点在于探针探通鼻泪管后,记忆导丝无法从下鼻道引出鼻腔,也是手术时间最长的步骤。使用金属钩钩取记忆导丝时,容易划伤鼻黏膜,是引起鼻黏膜出血的主要原因。在进行该步骤操作时,尽量让患者下颌骨贴紧胸部,使下鼻道开口尽量前倾,利于记忆导丝进入下鼻道,避免向咽部走行。记忆导丝向下方推进时,同时旋转探针,使开口朝向鼻中隔方向,利于记忆导丝进入下鼻道。操作时询问患者感觉,如果患者诉咽部或鼻腔深部异物感,说明记忆导丝方向错误,应将远端拉入探针内重新操作。一旦记忆导丝从鼻腔弹出,该手术基本可以完成。自我院引进鼻内窥镜后,我们将鼻内窥镜引入该手术。鼻内窥镜下手术优势明显。鼻内窥镜可以清晰的显示鼻泪管开口部位探针及导丝,直视下可方便的夹取导丝并引出鼻外,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了手术破坏鼻黏膜引起的鼻出血并发症。对照组的4例手术失败患者,二期纳入试验组手术,经鼻内窥镜下顺利完成手术[14-16]。
对照组出现3例患者拔管困难,止血钳夹持远端硅胶管时,无法旋转,硅胶管被拉长,但无法将三角形头部从泪囊中取出,考虑为鼻泪管肉芽增生变窄,使三角形硅胶头卡在泪囊内。经过努力,其中2例患者鼻泪管支架被取出,1例鼻泪管之间断裂,三角形头部遗留在泪囊内,形成感染隐患。为减少该并发症,冲洗泪道时我们将鼻前庭内硅胶管旋转,轻轻活动,减少粘连几率。后期患者未再出现拔管困难现象,故认为该操作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须增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本研究证明,该手术损伤小,具有泪道探通技术的医生容易开展。但手术仍存在技术难点,良好的术前麻醉和收缩良好的鼻黏膜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两组病例均采用了筛前神经麻醉联合滑车神经麻醉,麻醉效果满意,患者术中舒适度良好,手术配合满意。鼻内窥镜下行泪道逆行插管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上下滑动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
参考文献
[1]陈志杰,周丹,郝静.内窥镜下改良球形头硅胶管插管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3):-.
[2]汤玮玮,许育新,梁坤,等.泪道扩张绳联合硅胶管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效果[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8(1):45-46.
[3]李静,周国宏.泪管义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48(1):61-63.
[4]向继书.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与传统填塞止血法治疗下鼻道后端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16(3):61-63.
[5]李一鸣,周学义,张历浊,等.人工鼻泪管支架逆行置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伴泪囊炎[J].医学临床研究,,36(1):-.
[6]王永波,高扬,肖国蓓,等.泪道内窥镜下联合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5(16):68-70.
[7]李一鸣,周学义,张历浊,等.鼻泪管阻塞患者应用人工鼻泪管支架逆行置入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5):-.
[8]刘雯,张诚玥,崔燕辉,等.有泪囊脓肿切开史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病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6(3):39-42,6.
[9]王永波,高扬,肖国蓓,等.泪道内窥镜下联合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5(16):68-70.
[10]龚余丹,王颖君,吴慧锋,等.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56(6):66-69.
[11]张德玉,宋小莉,邢雁飞.泪道扩张引流管联合中药治疗鼻泪管阻塞40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31(6):-.
[12]周金文,利焕廉.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在不同类型泪道阻塞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12(10):76-77.
[13]王永波,高扬,肖国蓓,等.泪道内窥镜下联合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5(16):68-70.
[14]李一鸣,周学义,张历浊,等.5-Fu对鼻泪道阻塞人工鼻泪管支架逆行置入术疗效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8(8):-.
[15]王兴存,朱立强,左文渊,等.第五代泪道内镜微钻疏通联合人工鼻泪管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观察[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32(5):93-96.
[16]朱明琼,秦牧,李国桥,等.鼻内镜下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儿童泪道阻塞[J].中国社区医师,,35(23):95-96.
作者:陈润连刘晓军邓钜良
文章来源:
网络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