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于眼眶可发生眶骨骨折。眼眶骨折的发生率在颌面部仅次于鼻骨,占第二位。其中,单纯的眶内骨折约占4%~16%,伴有眶周邻近解剖部位骨折的约占30%~55%。累及眼眶的骨折类型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骨折是指在外力直接作用下而发生的眼眶骨折,多发生在眼眶四周的眶缘及眶壁。
2.眶内骨折又称爆裂性骨折或击出性骨折,最常见,多累及眶中前壁。在外力的作用下,眶内组织向周壁挤压,眶内压急剧上升,导致眶壁中区薄弱处发生骨折,并使眶内软组织如眶内脂肪、相应的眼外肌疝入筛窦或上颌窦内,可被嵌顿,严重者可疝入额窦。
3.复杂性骨折常与以下面部骨折同时发生:
(1)上颌骨LeFortⅡ型、LeFortⅢ型骨折;
(2)颧骨复合体骨折;
(3)鼻眶筛骨折;
(4)全面部骨折。
由于眶骨结构较复杂且与颅骨重叠,可根据不同情况摄取相应体位的X线平片,CT检查显示更佳。
眼眶骨折后可出现眶内出血、眶周水肿、眶周瘀斑、结膜下出血以及皮下气肿等骨折急性期表现,亦可出现眼球内陷畸形、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力障碍、溢泪、眶周麻木等症状和体征。
X线、CT表现X线平片可显示眶壁明显的骨质断裂及错位。较细小的眶骨骨折X线平片显示困难,但可出现眼眶气肿等间接征象,CT为眶壁骨折首选的检查方法,可较为清楚地显示眶骨骨折及其伴发的眶内气肿、眶内血肿及眶内软组织损伤等(图1)。CT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可直接显示眶骨骨折的位置、类型、骨折碎片及移位情况和骨折引起的继发改变。除了显示颧弓和眶前缘等眶表面骨折外,CT对眶内部骨折尤其是破入筛窦和上颌窦的骨折以及累及视神经管的骨折更有独到的价值(图2)。眶底骨折可伴有下直肌、下斜肌、脂肪及结缔组织和骨碎片破入上颌窦内,冠状面图像于上颌窦腔的顶部呈现高、低、等混杂密度影。眶内壁骨折,由于眼眶与筛窦相通而发生眶内气肿,CT图像上呈低密度气体影,如合并血肿则多为较高密度影。眶骨骨折可合并骨膜下血肿,CT图像上表现为基底紧贴眶骨、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
(1)眶顶骨折:眶顶骨折常为额骨骨折的延续,如骨折累及额窦,使之与眼眶相通,可见眼眶气肿,即眶内出现透亮的气体影。如伤及脑膜则可与颅腔相通,可形成颅内气肿,若气体量少,X线平片不易检出。眶顶或额窦骨折线可延伸至眶上裂及视神经孔。
(2)眶内壁骨折:表现为筛窦纸板中断或成角,筛窦内的气体可进入眼眶出现眶内气肿,出血进入鼻窦则可见窦腔混浊、积液。
(3)眶底骨折:眶底除前缘骨质外均为薄骨片,且有眶下沟在此,故眶底为结构薄弱处,较易发生骨折。X线平片可见眶底骨断裂、错位,当骨折断端重叠则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上颌窦内气体进入眼眶可见眶内气肿。骨碎片下陷或眶内软组织疝入上颌窦内可致上颌窦腔变形、变小。上颌窦腔内积血可出现窦腔混浊、密度增高。
(4)眶外壁骨折:眶外壁骨折常可合并颧额缝分离,可见无名线走行异常、断裂及模糊不清等。
MRI表现MRI图像显示眶骨骨折不及CT,但对其伴发的软组织损伤显示较好。骨膜下血肿于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眶内气肿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对破入筛窦和上颌窦的骨折,特别是疝入的肌肉、脂肪于MRI三维成像更可清楚地显示。
图1眼眶多发骨折
A:眼眶轴位CT示左眶外侧壁、眶内壁骨质断裂;B:冠状位CT示左眶内壁、外壁及下壁骨折,上颌窦内大量积液,可见碎骨片图2视神经管骨折
轴位CT示双侧眶内壁、右侧眶外壁骨折(白箭),左侧视神经管前壁见细小骨折线(黑箭),相邻蝶窦内见软组织密度影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白癜风能治么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