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河北好人”月度榜单发布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栾城区举行,王新法等30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以平凡大爱感动公众,光荣上榜。
本次活动由河北省文明办主办,省会文明办、栾城区委、区政府、河北文明网承办。此举旨在深化拓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传播好人故事、弘扬好人精神,让更多的凡人善举从寻常巷陌走进公众视野。
2月河北好人榜(石家庄入选名单)助人为乐类:王新法、王会聪、平茜、牛靖萱、刘金剑
见义勇为类:于立超
敬业奉献类:杨普
文
本报记者张静雯
王新法好人故事:
白花似雪、哀乐低回、泪雨纷飞,2月26日,湖南常德石门县上万群众自发为一位在当地离世的河北人送别,相关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他叫王新法,来自石家庄,4年来扎根当地扶贫,最终倒在湘楚大地。
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新法来到石门县薛家村,看到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但非常穷。他当即决定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4年间,王新法自掏腰包为牺牲在薛家村的68位红军烈士建设“山河园”烈士陵园;拿出60多万元积蓄作为扶贫启动资金,开山炸石,拓宽了村里的10余公里道路;翻山越岭找水源,建起两个蓄水池,铺设多米长输水管道,解决村民饮水难题;带领群众开发生态茶园,脱贫致富奔小康。
如今,薛家村的67户贫困户已有63户摘掉贫困帽,人均年收入从多元增加到多元。扶贫3年后,王新法全票当选村里的“名誉村长”。
“燕人重义,一腔碧血肥湘土;楚天多情,满目红云载雄魂。”当地群众在挽联上写道。2月23日15时许,王新法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薛家村扶贫项目现场。
“为什么我们这儿80多岁的老人,走两个多钟头的路也得上山去送他?”薛家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因为他一心一意为村里老百姓着想!”
王新法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灵寿县,年参军,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6月转业到石家庄市公安局工作。年7月退休后,到湖南省石门县薛家村义务扶贫。
据了解,这位来自燕赵大地的汉子,生前曾当选为常德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被评为常德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德市道德模范、年度感动常德十大人物、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入选“中国好人榜”。
覃遵彪说,一定要完成王新法没完成的脱贫计划。村里已经决定,要把通往公墓的路修得更好走一点,“要从良心上对得住来真扶贫、扶真贫的好人。”
王会聪好人故事:
王会聪,男,年生,石家庄长安区棉一社区居民。
他在棉一社区经营着一家小理发店,因为做人实在、热心,小店生意依旧红红火火。有爱心的他除了为70岁以上的老人义务理发,还经常到社区的托养中心为那里的老人、孩子义务理发。王会聪的理发店挨着菜市场,小店附近有个垃圾箱,他经常看到商贩们将腐烂的、卖不出去的蔬菜扔到垃圾箱里,而后看到一些贫困老人去那里捡菜。“心里特别难受!”王会聪说,每当看到有老人捡菜,他就想着如果自己能给他们送点新鲜菜就好了。年立春,王会聪回平山老家,看到家里种的菜,就想起了捡菜的老人们,颇有经济头脑的他忽然想到,如果自己搞个采摘园,不仅有一些收益,还可以为老人们种点菜接济一下他们,不是挺好的事嘛。于是,他就在老家承包了一片地,开发采摘园,专门有六七亩用来种菜。8月份第一季蔬菜下来了,王会聪拉了多斤蔬菜委托棉一社区居委会组织为特困老人们送上新鲜的蔬菜。13年了,王会聪一直坚持着去孤儿院为孩子们义务理发、捐资助教,为社区老人们和贫困家庭义务理发,现在,他已经申请加入石家庄爱心联盟,将来要和爱心联盟的志愿者们去帮助更多地需要帮助的人们。“创业、奋斗很艰辛,能为需要帮助的孩子、老人做点事,做点公益事业,是这么多年来支撑他继续前进的动力。”王会聪说,他现在的梦想是办好爱心农场,帮助更多的人。
平茜牛靖萱好人故事:
1月13日10点,骑着电动三轮车的老陈出现在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东门口附近的便道上。
将电动车停稳后,老陈把双腿从车座上挪到地面,顺势坐在一只小板凳上,随后把干活用的家伙整理出来。
寒风吹得老陈双手有些发麻。就在他准备戴上手套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
“陈叔,有阵子不见啦,想我不?”
说这话的是位二十来岁的姑娘,名叫平茜。
看着平茜拎着一袋子蛋糕走过来,老陈脸上乐开了花。
“我回秦皇岛快一个月了,小牛对你咋样?”平茜笑呵呵地问道。
“挺好挺好,你那个小男友真不错,一顿饭都没耽误过!”老陈笑着回应。
中午12点,大三学生牛靖萱带着热气腾腾的米饭和大锅菜来到老陈面前,他和平茜搬来一张小桌,围着老陈坐下来一起吃起午饭。看着面前两名帮助自己近两个月的年轻人,老陈心里特别感动。
“我观察这俩年轻人很久了,他们能做出这样的事,很难得!”说起平茜和牛靖萱,常年在附近做环卫工作的耿女士伸出大拇指称赞。
一次偶然的聊天触动女大学生心灵
平茜,23岁,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声乐专业大四学生,学校在秦皇岛市。半年前,平茜来到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进行研究生考试培训。
年11月16日,午饭后,平茜被同学拉着来到学校门口找老陈修鞋。
平茜是个爱聊天的姑娘,看到旁边修车摊摊主的老伴儿来送午饭,她就和老陈拉起了家常。
“陈叔,您中午吃点啥呀,有人给您送饭不?”
“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一般是托旁边卖水果的大哥帮忙带点儿饭过来。”
“带的饭多凉呀,您咋不自己去吃点儿热乎的?”
“姑娘,我这两条腿走不了路,在这一坐就是一天啊!”
……
这个时候,平茜才明白老陈为何从来不起身的原因。
交流了半个小时,平茜了解到,看起来乐观开朗的老陈其实这大半辈子的生活都很艰难。
平茜是保定人,由于家庭的原因,她从小跟着姑姑长大。大概是与父母聚少离多,平茜一直对家有着强烈的渴望。没有妻儿的老陈,一下子就触动了平茜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回宿舍的路上,平茜哭了,哭得特别伤心。
善心行动就此启程
“我知道天底下还有很多像您一样的人,从小残疾,没有老婆,没有孩子,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但是您那种乐观的心态让我很感动,以后我会尽最大所能去帮助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