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鼻骨骨折治疗
鼻骨骨折原因
鼻骨粉碎性骨折
鼻骨骨折护理
鼻骨线形骨折
鼻骨骨折价格

拜占庭对古典医学的继承和发展2

来源:《世界历史》年第3期作者:邹薇(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接1

帝国地理位置处于东西方交通要道,为拜占庭医学吸取东方等国的医学成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拜占庭医学界有部分外族医生,除了塞思是犹太人外,13世纪的医生亚伦·本·约瑟夫也是犹太人。同样著名的还有安条克的叶海亚,他出生于法蒂玛王朝的埃及地区,成为拜占庭的医生后带来了中东地区的一些医学知识。他们使得东方和中东的医学传统进入拜占庭人的视野。

拜占庭医学家在古典医学思想的基础上吸取了部分东方文化内涵,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拜占庭医学受到东方神秘主义和本身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因而重视灵魂、情绪、人体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9世纪的医学家利奥曾困惑于人本质为何?何谓灵魂?何谓精神?他重视对身体、精神和灵魂三者关系的研究,认为疾病有时是因为身体的软弱,有时又是因为身体与灵魂的冲突,也因为精神和灵魂的衰弱。他开拓了医学哲学的范围,将继承的古典医学哲学带入了拜占庭医学神学领域。

在药学方面,埃伊纳的保罗的《医学概略七卷》中的第3卷和第7卷记载了包括来自埃及纸莎草纸的药用香料配方。塞思更用到了来自阿拉伯和印度等东方的草本药物,这跟塞思本人是犹太人,非常了解东方医学传统有关。普塞洛斯《论食物的性质》也强调了东方等国的药用传统,展现出拜占庭医学家宽阔的视野。

帝国内部不同民族和地区间的差异使拜占庭医生注重医学的实用性而非教条。实用性在治疗理念上的表现主要是指拜占庭医生并没有固执地坚持希波克拉底的“反治法”,也没有因为盖伦治疗学的基础思想是“相反疗法”而变得因循守旧。“反治法”或是“相反疗法”,顾名思义,即用干来治疗湿引发的疾病,用热来治疗冷起的病痛,血太多导致不平衡就放血。拜占庭医生对于各种病症,不是单一采用反治法,而是重视实效,更侧重实用性和经验积累。

实用性在实践上的主要表现主要集中在对古典医学权威某些观点的批判和打破固定医疗模式上。埃伊纳的保罗称希波克拉底是最伟大的医学权威,在治疗骨折的时候几乎遵循希波克拉底的观点,但保罗个人经验丰富,在治疗鼻骨骨折时与希波克拉底并不完全一致,他先叙述了希波克拉底如何用皮带固定歪在一旁的鼻子后评论道:“但是现在这种方法已经被证明不太适用了。”由此可见拜占庭医生在长期医学实践的积累中更为注重疗效而非教条。塞思则在修订的《论食物的性质》一书中批驳了盖伦,因为盖伦的著作可以说是古代医学的标杆,他在医学界的地位犹如亚里士多德在哲学领域中一样,既是权威也不容批评。该书对于盖伦一些错误之处的批判,凸显出拜占庭医学批判性继承的特性,尊重权威但不太过于迷信。

拜占庭解剖学并没有因为基督教反对人体解剖而停滞。9世纪修道士梅莱提奥斯同样也被称为医生哲学家,其《论人体构造》堪称第一部医疗解剖学著作。“首席执剑官”塞奥菲路斯为了写作《论人体构造》中关于解剖和生理学的部分进行了动物解剖,诸如猿和熊等。兽医学也在动物解剖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迪米特里·佩帕哥门诺思著有一部喂养和护理鹰,特别是矛隼的兽医著作,同时他还写了一部关于犬的护理和治疗的医书。以上种种均显示出拜占庭医学的实用倾向,并没有因为古典权威和神学的阻碍而一成不变。

拜占庭医学成果的丰富发展使原有的医学著作体例难以容纳,出现了新的著作形式即百科全书。

埃伊纳的保罗的突出贡献是用希腊语写作了医学百科全书《医学概略七卷》。这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以完整性和准确性著称,不仅是对拜占庭所继承的古典医学著作的汇编,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也包含了当时所有西方医学知识的总和。该书第1卷是论营养卫生,共一百论,在继承古希腊四体液论的基础上,根据拜占庭地理和气候进行校正,论述不同年龄、季节和气质的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各种食物的功用。第2卷是一般病理学,如关于发烧的研究与治疗。第3卷论述身体各个部位的疾病,从头部一直到脚趾。第4卷论麻风、皮肤科、烧伤、一般外科和出血,探讨肉眼所见的生物对人体的影响,包括肠道寄生虫和蠕虫等。第5卷论毒物,讲述了被毒蛇咬伤后的处理措施以及狂犬病的症状和应对等。第6卷是外科,关于手术的一切,包括如何从体内取出残留的武器,如何治疗骨折等。第7卷是药理学,涉及他所知所有的药物,以及药效叠加的影响。

医学养生类的著作也出现了百科全书的形式。11世纪的西蒙·塞思修订了米哈伊尔·普塞洛斯的《论食物的性质》,该书一共涉及了种植物和动物。塞思的工作是对养生和营养疗法的一大贡献,他将动植物编号分类,按症状和月份提出饮食治疗的方案,成为具有拜占庭特色的饮食和营养治疗指南。

药学著述方面,当拜占庭中晚期药用动植物的扩展使原有著作体例无法承受内容的变化时,新的药学著作因此诞生。尼古拉斯·米莱普索斯的《药典》分为48部,包含了种方剂,他将方剂按种类和成分排序编码。直到年,该书都是巴黎医学院主要的药品代码来源。

除了对古典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外,拜占庭医学本身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医院并建立了发达的军事医学和医疗制度。拜占庭医学对人类医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具体表现医院的建立,以及随着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和军事斗争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军事医学和医疗制度。

医院是以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医疗机构,从这个定义上来看,医院是年左右圣瓦西里在凯撒里亚建立的。西欧中世纪早期所谓的“医院”以招待和收容为主的,在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后,西欧人才仿效拜占庭开始医院。医院首先诞生自波斯或是阿拉伯的说法,医院是受拜占庭启发于五六世纪在君迪沙普尔建医院的诞生。

医院首先出现在拜占庭帝国是同基督教神学有关的。《圣经》中说:“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在基督教神学思想中,帮助病人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马太福音》中称:“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这种互助理念后来逐渐发展为社会和个人都需要承担的一种宗教和社会责任,医院的诞生奠定了神学基础。医院章程42条“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勉励”中用《马太福音》里的这句话勉励医护人员,并指出主都会根据他们的作为予以回报,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拜占庭神学对公共医学的促进作用。

医院首先诞生在拜占庭帝国而非同样信仰基督教的西欧地区是有原因的,这同拜占庭医生的培养体系有关,因医院提供了大量的医务人员。训练医生的重要场所是帝国首都的君士坦丁堡大学,各行省也有医学院。在这里医学是一门真正的学科,其毕业生被纳入拜占庭的公务员序列,使医生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到了12世纪,医生的地位已同官员和学者相当,受到世人的尊敬。稳定和严格的培养制度为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医学人才,加之整个社会更重视自己的健康而非灵魂的救赎,医院在被需求的情况下有较为充足的人力资源基础,得以在帝国各地建立。当医院医生数量不足时,便由私人医生补充,采取的措施是医院工作。6世纪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曾下旨补贴在公共部门工作的私家医生的工资。

医院医院制度的鼻祖,在很多制度创立方面是具有独创性的。拜占庭医疗机构首创了“医院”和“医院”的概念,并付诸实施。以君士坦医院为例,年皇帝约翰二世建立救世主基督修道院时,同时兴建了医院,另含一所老人之家和4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是医院,老人之家则是含有医疗功能的公共慈善机构。另外,拜占庭帝国在5世纪以后就成立了各种专科和慈善医疗机构,如旅客救济站、医院和孤儿院等。

医院首创门诊—住院制度,通过门诊对患者病情分级分流,门诊患者经过治疗后可离开医疗机构,而住院患者则需要受到全天候的照护。这医院效率,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和过度医疗,使病人得到最合适的医治。根据拜占庭修道院的章程,医院设门诊部和住院部,医院是一样的。门诊部有两位医生坐诊,住院部有50张床位,还有5张机动床位,另配备医疗人员。

与门诊—住医院分区制度,这是拜占庭人智慧的体现。分区制度根据部门科室的不同功用,在空间上予以区分,达到集中医疗资源、提高治病效率的目的。首先门诊部和住院部分开,而住院部分为5个区,这种分区制度医院是类似的。5个区是根据医疗科室的不同和患者性别进行区分的,如内科与外科分区,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住院区也不同。根据医院的章程,皇帝亲自规定住院部1区“10张床位赐予那些有外伤与骨折的病人;2区8张床位给予那些患有眼疾、胃部疾病以及其他急性且痛苦疾病的患者;3区12张床仅收治女性患者;4区和5区分别有10张床收治男性普通患者”。可见不仅男女患者分开,特定科室的患者也集中起来治疗,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如果某病区没有患者而其他病区床位爆满,医院章程也对这种情况做了规定,使得床位可以灵活调用,非常人性化。

拜医院的卫生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章程。救世主基督修道院第37条规定是关于“病人衣服和床上用品”的。医院每张床都要有一个垫子,床垫上必须有一个枕头和床单,冬天有两条山羊毛毯子。医院卫生,防止病人交叉感染,医院保持供应15件至20件衬衣或是宽大外衣给穷苦病人,使他们上床前能更换病号服,医院清理后在出院时归还主人。医院每年都更换所有床上用品和不能继续使用的衣服,床垫和枕头的填充物每年都重新填充。另有一男一女两个厕所。病人可根据医嘱洗澡,一般是每周两次。医院卫生制度的健全既能减少交叉感染,也能保障病人早日康复,如此规定即使放在现在也不过时。

医院详细规定了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责,目的也是节省人力、提高效率。首先是管理和监管体系的完备。管理人员由修道院院长和修道士组成,医院管理人和医疗监督人员组成,监督人都是医学专家。其次是实行代理人采购制度。代理人负责食品和药物供应,拜占庭医生同古希腊、罗马医生不同,医生不会自己买卖药品,杜绝了药品回扣等腐败现象。最后是对医生职责的细化。医院的医生同古典时代全科式的医生不同,皆有自己擅长和负责的项目。如主治医师2名,主治内科;病房主管两名,负责2区;医生10名,余下4个区各2名,另两名医生负责修道院修道士的医疗服务,外科医生2名,门诊医生2名。

医院建立了轮值制度。例如在医院,医生被分为两组,每月一轮,使医院不会休息。候补医生的轮值制度在医院也广为实行。医院有候补医生,所有职位每月轮流一次,跟现代医学生所有科室轮流实习的制度类似,如此能为医疗后备人才提供实践机会,提高整体水平。

医院的护理制度也非常发达,医院必备的。医院规则38条规定,每晚都会有4名男护士和1名女护士在病区守夜。男病房平时有3名护士、2名杂工、2名仆人;女病房另有1名女医生、4名女护士、2名女杂工和2名女仆;门诊有4名护士和4名杂工。

医院后勤支援也是相当发达,由于非营利性质,医院所需的东西全部实行配给制。医院一样提供病号饭,而且是免费的。病人每天有定额的餐食,如面包、豆子和新鲜蔬菜等,还可以额外购买食物和酒,由病房主管监督。后勤人员配备上有4名药剂师,2名药剂师助手,1名门房,5名洗衣工,2名厨师,马夫、面包师、烧水工等若干。

以上种种可见,医院制度和人员配备在当时是相当先进和科学的,医院和卫生管理体系高度发达,医院的一些制度和理念是自医院承袭而来的。医院的数量是随着人口变化而变化的。12世纪拜占庭皇帝就亲自修建、医院。如依沙克二世“将属于皇医院。……另外,他购买了士官长的房子,同样将它作为体弱、贫困和需要养病的人的休息室”。

医院对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拜占庭军事医学的发展,军事医疗体系逐渐形成。古希腊军队中没有固定的医疗服务队伍,即使有医生,数量也是极少的,且多为高级军官服务。古罗马一个军团只配备1名医生。而拜占庭军队中除了跟随皇帝的御医外,还有随军医生,负责士兵的医疗服务。6世纪的拜占庭皇帝莫里斯规定每营须有8—10位医护兵组成医疗队,并对他们的服饰、装备和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绑带和水瓶是医务人员的标准配置。后来逐渐发展为—人的骑兵营配备一个医疗队,除医护兵外另配有1名内科医生和1名外科医生,甚至若干助手。

拜占庭军队最早实行战时医护制度,这同帝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有一定关系。作战时,勤务人员如医护人员和抬担架的人员加入,使医疗队的人数可以扩充8倍至18倍。伤员运送制度也比较完善,他们使用特制的双马鞍来接送伤员,双马鞍的左侧有一前一后两个梯状的马镫,便于伤员的运送。抚恤制度也得到发展。医疗人员每救出一名伤员就会获得黄金的奖励,医护兵也可以分得部分战利品。另外当国库充足时,士兵会得到“一枚银币作为医疗补偿”。此外拜占医院,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长期医护系统,也是军事医学的重要进步,因战争而伤残的军人首次可以终生得到医疗照顾。君士坦丁一世在公元4世医院,查士丁二世皇医院,阿莱克修斯一世皇帝在11世纪建立医院。这些都是拜占庭对公共医学的发展。

拜占庭对古典医学著作的整理、汇编和引用,使得古典医学在帝国境内被大量地保存下来。这些经拜占庭人护理的古代医学遗存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对该地区的医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阿维森纳的《医典》就是在此基础之上汲取了大量古典医学的知识和理念。古典的医学传统因为拜占庭帝国得以保留,又经阿拉伯人之手在日后回传西欧,起到对古典医学承上启下的作用。

拜占庭医学在古典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不仅诞生了被文艺复兴和近代早期医学界奉为圭臬的著作,在医学各个领域也因长期实践有所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创造性建树,综合医院和医院的首次建立、设置与规章制度的完善,也恰好与频仍的军事冲突对接,由此衍生出军事医学的进步和对伤残军人的终身医疗照顾体系的首创。拜占庭医学的独创性贡献,使我们不得不对其在人类医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进行重新评估和定位。

拜占庭医学在学术界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有多种因素,重要的一点在于年鉴学派以来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更注重的是西欧,主流学派长期疏于对拜占庭医疗社会史的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lihuax.com/bggzyy/212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