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去年总共也就1.5万人通过“居转户”落户,不算多。但可能在很多上海人眼里,这个户口就是赏赐。这种心态,其实是几十年来挂在嘴上的那句带有鄙视口吻的“乡下人”,在一部分群体的潜意识里永远挥之不去。”
“如果上海非得落户的都是完人、圣人,那么,不要搞落户政策了,直接把违法乱纪、道德出格的上海人,一个个踢出去,剥夺他们的上海户籍资格,然后把这些指标拿出来,择优入籍就行。”
就在“新上海人”缪某等待着落户摘“新”,成为名正言顺“上海人”的关键时刻,有市民在上海市人社部门公示的名单中发现,缪某,正是去年在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殴打医生的一名“医闹”,是一名中学女教师。
“不能让坏人得逞了!”由网友爆料、大V转发的网络情绪,迅速在上海滩蔓延。网友几乎一边倒地反对“医闹”落户上海,希望用惩罚的方式,让有这种“劣迹”的人吃尽苦头。总之认为这样的女教师,不配做上海人。
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年东方网的消息,援引“在场医生”描述,9月26日,这名患者来急诊妇科要求拿化验报告,医生告知门诊已经关闭,建议下周一来看门诊。患者称突发腹痛,强行要求就诊。医生表示,腹痛应该去急诊内科,并且据自己的经验,患者并无急诊症状。于是双方爆发语言冲突,患者将医生推到诊室墙角,并施以拳脚,医院安保人员及带离。医院证实,医生鼻骨骨折,面部及手臂有多处抓痕。
看病真难,打人不该。患者很快被网友“人肉”到身份属于闵行区文来中学语文教师,并且是闵行区唯一入选年度上海市“语文教学之星”的教师。对此,文来中学校长发长微博称,“代表学校和有关教师向院方和相关医生诚挚地表达歉意,也将向伤医生当面解释并致歉,希望得到谅解”。校长解释,“是一起偶发事件,和其他蓄意伤医事件有本质区别。是医患看病过程中因言语矛盾不冷静而引发的一起冲突,属于非故意的偶发事件”。
将缪老师“医闹”的前因后果和盘托出来,相信理性的网友能够从“在场医生”单方面的描述中,回味到当时可以想象的更多场景。并且非常重要的是,并无相关信息证明,缪老师因此受到相应的处罚。
一种情况是,处罚了没通报。另一种情况是,双方都有问题,最后达成了相互谅解。
即便我们按照最糟糕的可能性——处罚了没通报来评判,缪某要不要因为这个“污点”而被拒之上海户籍的门外,这是需要对照《上海落户政策打分细则》,才能找到答案的。按照年最新细则,有下列三种情况时会被“减分”:提供虚假材料、5年内有行政拘留记录、5年内有一般刑事犯罪记录。因此,对照执行就行。
如果最后达成了相互谅解,未作法治处罚,那么,所谓“医闹”,只不过是一场医患纠纷。既然是纠纷性质的冲突,那么,它更多属于道德层面的范畴。对于缪老师来说,“医闹”就是个黑锅,她有权利决定不背。并且对照上海落户细则,类似道德层面,并未作出相应的要求。因此,缪老师能不能进这个门,不应该由网络情况说了算。
上海市民反对缪老师改变户籍,主观的愿望和朴素的感情,都是良好的,三观很正。不管起因如何,缪老师看病时与医生发生冲突,都不应该动手。但哪怕作为一名教师,谁都不应该必须要求她做真正意义上的完人、圣人。更何况上千万规模的上海户籍常住人口,也并不都是完人和圣人。
不让缪老师“得逞”,表面看来是上海市民坚持道德优先、秉持道德优越,实际上是几十年遗留下来的户籍优越。上海去年总共也就1.5万人通过“居转户”落户,不算多。但可能在很多上海人眼里,这个户口就是赏赐。这种心态,其实是几十年来挂在嘴上的那句带有鄙视口吻的“乡下人”,在一部分群体的潜意识里永远挥之不去。
任何一座城市,都希望与高素质的人为伴。但是,如果上海非得落户的都是完人、圣人,那么,不要搞落户政策了,直接把违法乱纪、道德出格的上海人,一个个踢出去,剥夺他们的上海户籍资格,然后把这些指标拿出来,择优入籍就行。
缪老师配不配做上海人,按落户标准来吧。道德很重要,标准也很重要。标准之外,就不要追加法外“制裁”了。即使是“污点”,也没必要让缪老师背一辈子。再说了,吵着嚷着不让缪老师落户的上海人,你就确定你整个屁股干干净净?你就确定自己没有装逼的意思?
刘雪松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