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中,总会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爱好——“抠鼻屎”。
当然,以上仅代表小康妹儿个人看法。
但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说,难道你没有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偷偷干过这事儿……吗?
而有些小朋友更喜欢将手指放进鼻孔转转,带出一坨“不可名状的物体”送入口中。
往往这时候,家长们总会大吼一声:“不要吃鼻屎!”
但你知道吗,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吃鼻屎”。让我们跟随「医院」耳鼻喉科的「熊垒医生」,一起走进背后的故事——“鼻屎它从哪儿来,又将去向何处”。
当我们吃鼻屎的时候,
都在吃些什么?
熊垒医生表示:“其实,每天由鼻腔产生的很多鼻涕,都顺着咽腔被我们吞下。而小朋友吃下抠出来的鼻屎,只不过是另外的一种方法。”
鼻屎,被吞……吞下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
熊垒医生解释到:
●鼻腔粘膜中含有大量腺体,成年人24小时可分泌约毫升液体,分布于鼻腔粘膜表面形成黏液毯(主要成分为无机盐、黏多糖、黏蛋白、溶酶菌,95%为水),其中约70%用以湿润鼻腔吸入的空气,少部分向后流入咽部被吞下。
●吸入鼻腔的空气中较粗大的粉尘颗粒及细菌,被鼻腔前份的鼻毛所阻挡、过滤;
●较小的尘埃颗粒散落在鼻腔粘膜表面的黏液毯中;
●不能溶解的尘埃、细菌随鼻粘膜的纤毛摆动到达后鼻孔,进入咽腔,被吐出或咽下。
“总的来说,鼻屎其实就是含有细菌、尘埃颗粒的鼻腔分泌物干结而成。”熊垒医生讲到。
“抠吧,你会后悔的!”
熊垒医生介绍到,鼻腔分泌物对人体来说,其实有着积极的作用:
●鼻腔分泌物可以保持鼻腔湿润、同时湿润吸入的空气,避免干燥空气对气道刺激。
●鼻腔分泌物可以吸附鼻腔吸入的粉尘颗粒、细菌,将其带入咽部,可被我们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粉尘直接吸入肺部,导致肺炎、尘肺等疾病。(比如煤炭工人擤出的鼻涕就是黑色的)
●鼻腔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溶菌酶、白细胞,有抑菌、溶解细菌、吞噬细菌的作用,构成我们鼻腔的防御线。
但需要注意的是,干结的鼻屎会刺激鼻腔粘膜,导致鼻腔异物感不适,这时候就需要清理一下了。
“但抠鼻屎,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熊垒医生强调到,我们平常清理鼻屎,大多采用用力擤鼻、用手指抠挖鼻孔等方式,这些其实都是不正确的。
熊垒医生介绍到,不正确的擤鼻、抠鼻方法会导致以下4种“恶果”——
01
中耳炎
捏住双侧鼻翼同时用力擤鼻,向后流入鼻咽部的含细菌的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从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02
鼻出血
长指甲损伤鼻腔粘膜,尤其是鼻中隔处粘膜,此处血管丰富且粘膜薄弱易出血。
03
鼻前庭炎
长期、反复抠鼻,摩擦鼻前庭区域,会导致鼻前庭区灼热、干痛等不适,表现为皮肤红肿、皲裂、结痂等。
04
鼻前庭疖肿
拔鼻毛、挖鼻会导致鼻部损伤,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鼻前庭、鼻尖等处红、肿、热、痛等。
这时候你会说——
道理我都懂,
可我就是管不住我的手啊!
那么,该如何健康优雅地抠鼻呢?
熊垒医生表示,实在需要抠鼻的话,一定得注意以下3点:
●保持手卫生,抠鼻前记得洗手,保持手指清洁。
●手指指甲不能过长、锋利,以免损伤鼻腔粘膜。
●鼻腔内侧壁为鼻中隔区,该处粘膜薄、血管丰富为易损伤区,记得管住自己的手,别抠这里。
熊垒医生建议:
●其实大家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用盐水湿润鼻腔,将鼻腔分泌物、鼻屎稀释软化,按压一侧再擤另外一侧鼻子。
大家都学会了吗?
欢迎朋友们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分享你与“鼻屎”的爱恨情仇
一起来交作业吧!
文/编辑:豆豆制图:木子
图:rf等动图来自SOOGIF
“点赞”+“在看”,小康妹儿爱你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