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李时珍,大家都知道他是《本草纲目》的作者,其实他还写过《奇经八脉考》一书,里面主要是对古代人体奇经八脉文献的汇集、考证。他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也就是说,经络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只有那些练了气功的“能内视”的人方能看到。据说名医扁鹊就有透视眼,能看到人的五脏六腑,所以看病时很神很准。可见古代的名医大家对于能一眼就能望出病人症结之所在的技艺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随着医学的进步,科技的提升,现代化的诊疗设备终于也可以让普通医生一圆“神医梦”。医院影像科结合现有设备,给大家普及一下仪器给我们医学诊疗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
数字化DR机具有图像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辐射量小的优点,用于人体头部、四肢、胸腔、脊柱、骨盆、腰椎、腹部等全身各部位的数字化摄影。对肺部肿瘤、结核、炎症及骨折、增生、退行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数字化胃肠机1.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及结肠的造影检查,是消化道炎症、肿瘤、溃疡、息肉、异物等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对胃肠功能紊乱的诊断意义更大。
2.泌尿系统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用于泌尿系结核、肿瘤及子宫输卵管的阻塞、粘连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用于骨折后整复及透视下金属异物的取出。
4.开展部分介入治疗,如透视下食管扩张等。
5.瘘管、窦道造影。了解瘘管、窦道的范围、大小、方向等。
16层螺旋CT用于全身各部位疾病的检查及诊断,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后处理功能强大及三维成像,能实现横断、冠状、矢状面及多平面的图像重建,对微小病变的显示尤为显著。1.颅脑及内耳检查:用于颅内肿瘤、内耳的肿瘤、炎症,脑出血、脑梗塞、脑内先天畸形、颅脑外伤、血肿的诊断,尤其对脑出血、外伤血肿、骨折的诊断具有较大优势。
2.鼻窦、眼眶:用于鼻窦、眼眶内的肿瘤、炎症的诊断,对于颌面部外伤、鼻骨骨折、框内壁的骨折,CT三维重建能更好的显示骨折。
3.脊柱、骨盆:用于颈椎、胸椎、腰椎、骨盆的外伤及椎间盘的突出、骨质转移性病变、腰大肌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对外伤骨折的三维重建对病变显示更明显,也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检查及诊断。
4.胸部:明确诊断肺部炎症、肿瘤、结核、转移性病灶、淋巴结肿大、纵膈的肿瘤,尤其对间质灶病变、实质性病变显示较佳。能发现亚毫米级的微小病变。对气管、支气管的三维重建对气管内异物诊断很有帮助,三维重建可发现细小的骨折。
5.腹部:用于肝脏、胰腺、脾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肿瘤的诊断及外伤造成的肝、脾破裂及包膜下血肿的诊断。对腹膜后病变,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6.四肢骨骼:用于骨髓炎性病变、缺血性坏死、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及三维重建。对复杂骨折的手术病人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骨折、骨块的位置。
7.CT血管成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血管病变的检查,尤其对胸腹部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狭窄显示最佳,对夹层动脉瘤,血管畸形可明确诊断。也可用于泌尿系肿瘤、结石的诊断。
1.5T磁共振磁共振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血管流空、三维成像等特性。在神经系统、脊柱病变、骨关节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1.中枢神经系统:适用于脑血管病变,尤其是脑干区、颅脑肿瘤脊髓病变、颅内感染脑部退行变、颅脑先天发育畸形、颅脑外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胸部:心脏及大血管畸形、肿瘤,纵膈肿瘤、肺部先天畸形、肺血管病变及肿瘤的诊断。
3.五官科的检查:眼眶内炎症、肿瘤、血管性病变、副鼻窦炎症、肿瘤,舌部、腮腺、耳部肿瘤的诊断。
4.腹部及盆腔:肝、胆、胰、脾、肾等实质性器官挫伤、炎症、肿瘤的诊断,前列腺、子宫及附件疾病的诊断。
5.肌肉骨骼系统:肩关节、膝关节损伤、股骨头坏死、骨骼炎症及肿瘤的诊断。
6.胰管、胆管水成像:用于胰管、胆管内疾病的诊断。
7.泌尿系水成像(MRU):用于泌尿系疾病的诊断。
QCT骨密度测定仪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检查,了解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情况,它是目前骨密度检查技术中最灵敏、最精确的方法,实现了真正骨密度测量的三维结构测量技术──QCT技术,不但可以准确检查中、晚期骨质疏松症,还可以发现早期骨质疏松症,为治疗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医院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由单一的放射诊断科发展为包括普通X线、胃肠机、CT、磁共振及QCT骨密度测定仪在内的综合性医学影像学科。并在核磁共振医院影像科合作,聘请专家阅片,保证为医生诊治提供有力依据,为病患提供方便快捷的摄片体验。
医院影像科竭诚为您服务!
主任:崔中伟
科室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