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鼻骨骨折治疗
鼻骨骨折原因
鼻骨粉碎性骨折
鼻骨骨折护理
鼻骨线形骨折
鼻骨骨折价格

盘点国内的3D打印医疗临床应用案例,

能看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3D打印医疗临床应用

3D打印技术应用到医学临床中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每个月都会出现新的3D打印临床医学应用案例,医院和研究机构正将这门个性化的精准技术用于患者的治疗中。

3D打印临床应用范围主要包括:

术前病变模型打印制作

制作手术导航模板

辅助手术精准进行

定制个性化假体与体内植入物

有了3D打印,过去无法治疗的骨肿瘤等骨科严重疾病有了新的治疗方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盘点近期的医学临床案例……

医院使用3D打印技术助力

脊柱侧弯少女“挺直腰杆”

“术前病变模型打印制作”应用案例

4月23日,医院(医院)本部骨伤科二病区脊柱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儿童罕见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矫形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畸形矫形效果满意,患儿恢复良好,术后1周便下地行走,已康复出院。

家住河西的李先生发现其8岁的女儿豆豆高低肩明显,且有加重趋势。骨伤科二病区主任谭益云为其完善检查后,考虑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建议尽快手术治疗。

针对豆豆这一特殊情况,脊柱外科团队高度重视。术前依托放射科3D打印脊柱模型,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反复模拟内固定的最佳植入路径、手术置钉角度和位置,麻醉科做了详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儿科、针灸康复科等科室通力协作。

科室护理团队还专门成立了围术期护理小组。多学科协作和精心的术前准备,极大保证了手术效果。脊柱后路腰椎半椎体切除侧凸矫形钉棒内固定手术顺利进行,历时4小时,患儿安返病房。术后肢体活动正常,伤口愈合良好,高低肩消失,侧弯畸形获得极大改善。

传统方法往往是依靠经验来预估置钉方向和进钉点,选择截骨部位。运用3D打印技术,可将患者脊柱形态按1:1比例打印出模型,为医生提供参考,使手术更为精确,实现个性化治疗。

医院3D打印

“钛合金胸”帮患者保心护肺

“定制个性化假体与体内植入物”应用案例

唐女士今年60岁,来自江夏区。她胸口长了个巨大的包块,严重压迫心脏,经常感觉胸闷、憋气。在医院确诊为胸骨肿瘤,约有成人拳头大小,需要尽快手术切除。

但手术需同时切除胸骨体及两侧邻近的6根肋骨,术后唐女士的前胸壁会留下巨大缺损,无法为心脏、肺脏提供保护。更麻烦的是,唐女士还患有严重冠心病,冠脉重度狭窄,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医院心胸外科高旭辉主任立即组织全科大讨论,决定运用3D打印技术建模,为唐女士量身定制钛合金材质的“轻便”胸骨肋骨复合体,置换进胸腔。年3月22日,心胸外科专家团队为唐女士做了“胸骨肿瘤切除+冠脉搭桥+胸廓重建术”,一次性解决了3个问题。4月9日,唐女士康复出院。

医院核医学科成功实施

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术

“制作手术导航模板”应用案例

年3月23日,医院核医学科成功实施了河南省地区首例3D打印个体化模板引导下I粒子植入术。

患者基本情况:安某,男,56岁,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史较复杂,先后经历手术切除、碘核素治疗、安罗替尼靶向药物治疗,局部仍有进展,目前腋窝淋巴结转移,因患者肥胖(Kg)、心肺功能无法耐受手术,经核医学科杨辉主任医师为主的专家组讨论决定实施I粒子植入术。

手术当天,在3D打印模板的引导下用植入枪将粒子通过5根穿刺针准确地植入瘤体内,使粒子均匀分布在肿瘤体内,实施精准的“定向爆破”,手术时间短,共历时约40分钟,术后患者表示感觉轻松,感慨新技术的发展,当场点赞。

据核医学科张富强医师介绍,3D打印模板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将一颗颗放射性小粒子植入到肿瘤内部,让其持续释放出射线从内部摧毁肿瘤。

粒子植入的效果对剂量分布要求极为严格,因此术前对粒子植入的部位、数目以及怎样进针、粒子怎样分布进行精准的计划就成为术中精准实施、手术成功的关键。

传统治疗模式为术中徒手经验插植,对于医生的经验、技术、心理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别小看这一小块3D打印模板,却大幅度提高了粒子植入的准确性,打个比喻,“就像步枪安装一个瞄准镜,瞬间使每个枪手提升为神枪手”。

医院将3D打印技术

应用于骨肿瘤手术

“定制个性化假体与体内植入物术前病变模型打印制作”应用案例

今年春节过后,一名医院骨病与骨肿瘤科在副院长常黎明及主任廖光军的带领下应用3D打印技术,对一名肱骨远端转移瘤的患者成功进行了肿瘤病变完整手术切除并重建肘关节功能。

术前影像表现

据介绍,患者因右肘外侧疼痛就诊于医院骨病与骨肿瘤科,门诊拍片发现右肱骨远端骨质破坏,经追问病史发现曾因肾癌做过肾切除术,后被诊断为右肱骨远端肾癌骨转移,并收入院。

常黎明及廖光军召集科室进行病例分析、会诊及讨论,提出三个治疗方案:一是肱骨远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塞钢板内固定术;二是肿瘤完整切除,全肘关节假体置换术;三是肱骨远端病灶完整切除3D打印假体置换术。如果行肱骨远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塞钢板内固定术,可能无法彻底切除肿瘤病灶,术后局部容易复发;而肿瘤完整切除,全肘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较差,屈伸及旋转功能或将受限,而且容易出现假体周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全肘关节假体,切除范围大,术后旋转功能差,容易出现骨折等并发症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应用3D打印技术,完整切除肿瘤重建肘关节,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

术前规划

经过精准术前测量,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的工程师及专家进行反复沟通,个性化定制出完全符合该患者自身尺寸及规格的假体,制定打印出来匹配的截骨导板。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医院神经外科引入3D打印技术精准定位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辅助手术精准进行”应用案例

年4月5日,在山东国欣颐养集团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内严重脑出血患者李先生通过成功实施3D打印技术精准定位、立体定向神经内镜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痊愈,自己即将步行出院。

焦守山手术团队在为病人手术中

对于脑出血微创的定位和治疗,原传统治疗方法是根据二维CT片划线,然后在患者三维的头颅上进行定位,由于二维到三维的维度差异,加上术者手工定位操作偏差、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均可引起治疗方向、深度等出现偏差,容易导致穿刺误差,影响到血管和脑功能区等。

焦守山主任在临床阅片

焦守山介绍,最新引进的3D打印技术精准定位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精准避开血管和脑功能区,避免手术穿中血管和脑功能区导致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等二次损伤,具有床旁操作、局麻手术,微创、简便、易行等特点。

3D打印技术辅助多学科

解除病人顽固性神经痛

“制作手术导航模板”应用案例

医院疼痛科接诊了65岁的周阿姨,9年前罹患鼻咽癌,切除了左半边下颌骨,后行放射治疗,术后不久出现左侧面部剧烈疼痛,进食说话困难。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徐晨婕诊断为癌痛综合症+三叉神经痛。

可视化鼻气管插管技术全麻成功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醉与手术并发症,麻醉科主任医师史宏伟精心组织、悉心协调,决定采用可视化经鼻气管插管给患者全身麻醉,解决困难气道的问题,同时安排手术在心血管麻醉手术科杂交手术间进行,为手术提供最大的便利。

徐晨婕提前为患者量身定制了面部3D打印穿刺模型,将DSA与3D打印微创介入神经导航技术强强联合,为患者行微创介入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将穿刺误差缩小到了毫米级别。手术顺利,术后第三天患者顽固性神经痛消失,进食吞咽改善,面部只有针尖大小的一个穿刺点,愈合良好出院。

医师正在DSA与3D打印神经导航技术联合

为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据该院骨科主任医师王黎明介绍,现今3D打印技术在医学诊疗领域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依据病患的特点和要求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成为精准靶点医疗的有力手段,降低手术风险,节省手术费用。

3D打印在医疗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愿3D打印技术的发展能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减轻痛苦、根治疾病,一切值得期待!

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

专注3D打印应用推广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lihuax.com/bggzzl/1607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