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是一种局部侵袭性肿瘤,来源于骨内成骨的间充质组织,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过渡类型,Ⅲ级为恶性。骨巨细胞瘤好发于四肢长骨,最多见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其次为桡骨远端、骶骨等。20~40岁为好发年龄,男女之比为1.2:1。临床表现是患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静脉曲张。
2.影像表现(1)X线表现:肿瘤好发于骨骺线愈合后的骨端,多呈膨胀性多房性偏心性骨破坏。骨壳较薄,其轮廓一般完整,其内可见纤细骨嵴,构成分房状,称为皂泡征,这是该肿瘤的特征之一。肿瘤常直达骨性关节面下,此亦为其特征之一。肿瘤有横向膨胀的倾向,其最大径线常与骨干垂直。骨破坏区与正常骨的交界清楚但并不锐利,无硬化边。骨破坏区内无钙化和骨化影。一般无骨膜反应,或仅在骨壳与正常皮质交界处可见少量骨膜反应,称为花边样骨膜新生骨。
良、恶性骨巨细胞瘤在X线上并无明确差异,以下几点提示恶性:①有较明显的侵袭性表现,如肿瘤与正常骨交界处模糊,有虫噬状、筛孔样骨破坏,骨性包壳和骨嵴残缺不全;②骨膜增生较显著,可有Codman三角;③软组织肿块较大,超出骨性包壳的轮廓;④患者年龄较大,疼痛持续加重,肿瘤突然生长迅速并有恶病质。
骨巨细胞瘤X线图像
膝关节正位片示股骨下端见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见骨皮质断裂(↑)
骨巨细胞瘤图像
膝关节X线正位片(a)、CT横断面图(b)和MRIT1W(c)I、T2WI脂肪抑制(d)像显示右侧腓骨上端皂泡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区
X线片可见一个巨大细胞肿瘤,呈现为远端股骨的内侧端的偏心溶解性病变。
MRI矢状T1加权TSE图像可见肿瘤延伸到具有内皮层皮层受累的软骨下骨板。有不均匀的增强。在T2加权图像上,肿瘤具有显着的低SI,其在GCT中通常见到。有周围水肿与高SI。
(2)CT表现:可清楚显示骨性包壳,甚至平片上显示不清的在CT上也可显示。骨壳内面凹凸不平,肿瘤内并无真正的骨性间隔,说明平片上的分房征象实际上是肿瘤内骨嵴的投影(图7-35b)。肿瘤内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的坏死区,有时可见液~液平面。肿瘤与松质骨的交界多清楚,但无骨质增生硬化。对解剖结构较复杂的部位,CT能很好地显示上述特点;对侵袭性较强的肿瘤,CT也能显示其相应的特征,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3)MRI表现:MRI的优势在于显示肿瘤周围的软组织情况,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关节软骨下骨质的穿破,关节腔受累,骨髓的侵犯和有无复发等。多数肿瘤在MRI图像上边界清楚,周围无低信号环。瘤体的MRI信号是非特异性的,在T1WI呈均匀的低或中等信号,高信号区则提示亚急性、慢性出血。在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瘤组织信号较高,陈旧出血呈高信号,而含铁血黄素沉积呈低信号,出血和坏死液化区可出现液-液平面。增强扫描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3.鉴别诊断(1)骨囊肿:多在干骺愈合前发生,位于干骺端而不在骨端。骨囊肿膨胀不如骨巨细胞瘤明显且是沿骨干长轴发展。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磨玻璃样区,可为单囊,亦可为多囊,边缘清晰,常有硬化边,皮质变薄,外缘光滑,内缘毛糙呈波浪状。囊内可见散在条索状骨纹和致密斑点为本症的特征性表现。可单骨、多骨、单肢或单侧多发。
(3)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长骨者多位于干骺端,常有硬化边。发生于扁骨或不规则骨者与巨细胞瘤鉴别比较困难,前者为含液囊腔,液-液平面较多见,且CT可显示囊壁有钙化或骨化影。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END
往期推荐:
20个骨关节影像征象,总有一个你没见过!
推荐
详解平片上那些容易漏诊的骨折
收藏
简明又详细的头部CT读片详解
骨梗死影像表现
精品
踝关节韧带解剖高清图解
图文详解翼腭窝的CT影像解剖
头颅CT基本知识与常见病变
胸部基本病变的CT征象
肠梗阻的分类及影像表现
放射科急诊夜班时可能会遇到的张图像
放射科值夜班千万不要漏诊的36种骨折
20个腹壁病变的CT表现
你一定遇到过!千万别把这个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收藏丨骨龄图谱!(方便随时对照)
气胸的X线表现,6个病例帮你搞定!
各类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的影像解读
收藏
颅内血肿体积计算公式
鼻骨解剖及骨折影像学诊断
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三大误区
盘点腰椎检查可能漏诊的疾病
必看
支气管CT解剖图谱+视频解说
肝脏囊性病变分类及CT诊断
干货
常见73种胸部影像学术语图解
简明头胸腹CT图谱
腹膜后外伤的CT表现
几种经典疾病影像学征象
收藏
全身X线图谱,阅片必备!
干货
让你长见识的六病种经典影像学表现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