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打通前往堰塞湖“最后1公里”
云南日报记者李继洪施铭左超周灿
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七支队目前已开进红石岩村,对地震中被山石严重堵塞的路面进行疏通,大型机械设备开始一米一米接近堰塞湖。
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七支队总工程师覃壮恩告诉记者,牛栏江堰塞湖湖面长度达米,湖宽米,总库容可达2.6亿立方米,目前蓄水已经超过万立方米。“如果不尽快疏通泄洪,堰塞湖将对上、下游的老百姓生命财产形成巨大威胁。”覃壮恩说,“堰塞湖下游有17个村庄和7个水电站,一旦溃坝,损失将无法估量。”
昨日,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省长李纪恒,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石香元,省委副书记仇和,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副省长丁绍祥,省军区司令员张肖南,第十三集团军副军长马雄等领导实地查看会商后,同意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七支队采取开挖泄洪槽解决牛栏江堰塞湖险情的施工方案,并定下了“三天初见成效,五天排除险情”的抢险目标任务。
通往牛栏江堰塞湖的道路,一面临悬崖,一面贴绝壁。强震把巨大的山石震得疏松欲裂,山上不时有石块落下,危险随时降临。然而,在新打通的通道两旁,不时飘扬着鲜红的旗帜,身穿迷彩服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当地干部群众在30多度的高温下紧张地进行道路疏通和抗震救灾工作。
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武警水电部队已经疏通了10几公里的山路,“现在只有1.1公里就打通了。”昨日下午3时许,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负责人在向前来牛栏江堰塞湖进行实地查看、研究处置方案的领导如是报告,“我们争取今晚就打通通往堰塞湖的通道,明天将机械设备送达堰塞湖堤上。”
一直和战友奋战在一线的覃壮恩告诉记者,梗阻只有米了,“如果不出意外,今日上午开挖设备就能运抵堰塞湖湖堤。”这就意味着,开挖泄洪槽的作业可随即开始。
巧家地震灾区:一样都不能少
云南日报记者熊明胡江洪
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让受灾群众在大灾之后仍然保证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安全住所,在巧家县重灾区,记者进村庄、入帐篷感受灾区群众的“四有”保障。
首先解决吃个饱
5日,记者徒步3个小时来到包谷垴乡红石岩村时,村民们正用救援人员送来的大米,做好了午饭。记者也有口福,赶上吃了一顿。菜虽不多,洋芋、小瓜煮豆,还有一个回锅肉。
据红石岩村现场指挥部的负责人介绍,目前民政部门积极组织大米、方便面等应急生活物资,启用50吨县级储备粮,保证每人每天1斤粮食,及时向受灾群众发放箱方便面,武警官兵送来了3吨多大米。这两天吃是基本保障了。
红石岩村党总支书记蒋先林说:“通过各方救援和帮助,全村多人,目前基本保证有饭吃了。”
住进帐篷避风雨
在红石岩村梨园小组,凡是有一点平地之处都搭起了帐篷。进入帐篷,村民代开富一家正在摆放刚发放的食品和矿泉水。记者一眼看去,帐篷里虽简陋,但被子、衣服等日常用品齐全。因为交通生命线未打通,代开富前两天一直帮着救援队上山下山背药品。
包谷垴乡乡长王德元向记者介绍,目前,包谷垴乡灾区有0顶帐篷,可基本保障受灾群众家家有帐篷住了。同时加强了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病发生。
另据巧家县通报,目前,巧家县已送达灾区帐篷顶、厕所帐篷4个、彩条布件;已搭设帐篷顶。另外,通过积极组织受灾群众自建临时抗震棚、投亲靠友、转移到安全的村委会和学校等方式,已安置受灾群众人。
确保喝上干净水
在巧家县新店镇、包谷垴乡,救援队伍送来了一箱箱矿泉水,暂时解决村民喝水问题。
在重灾区,巧家县卫生防疫部门积极开展对原有水源点的检测化验,能继续饮用的经过消毒净化处理,对出现变质不宜饮用的实行封闭。水务部门和各级乡村干部则积极寻找新的水源点,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的问题。
在红箐村树茶小组,件矿泉水已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据王德元说,包谷垴乡目前已有多件矿泉水运入乡里。
人人有衣避寒暑
在重灾区,许多村民的衣物都被埋在废墟中。这几天,降雨频频,早晚寒冷,中午炎热,解决穿衣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救援队伍采取了有效措施。
梨园村民小组长戴红山在救援中,不仅救人抢在第一,在解决穿衣问题上,他也是两次组织人员到红箐村树茶小组搬运衣服。一包包抬下山的衣服,一件不少地发到了大家手上。
据巧家县通报,目前,巧家县已送达灾区棉被床、棉大衣件、折叠床0张、救灾衣服套,下一步要尽快将各级民政部门和社会捐赠的衣物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巧家地震灾区:灾区“最美女兵”
云南日报记者胡江洪熊明
在抗震救灾前线,不时掠过女兵英姿飒爽的身影。这些“军花”和“警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爱心为受灾群众默默奉献着,成为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巧家县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一队佩戴着红十字臂章的女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了过来,她们刚为一位送来疗伤的老大妈做了清创缝合手术。带队的是一位瘦小的女兵,一打听,她竟是一位“名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拥政爱民模范”获得者王坤吉。
王坤吉说,担任了所在部队医疗抢救第二小组组长,这个医疗抢救小组已经为30多名受伤群众做了相应的及时处理,包括对危重病人的前期处置和及时转院。这位11年前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少校军医,在多灾的云南省服役,王坤吉先后多次参加重大灾难抢险救灾,几年前还被评为“抗旱救灾最美女兵”。
陈媛媛,医学硕士,一位来自北方白皙秀气的女兵。记者见到她时,她刚刚从部队的手术方仓车上下来,“刚才为一位72岁的老大爷做了一个满意的小手术。”陈媛媛十分自信地说,在部队这几年,通过参加抢险救灾的急难险重任务,对我的锻炼特别大,如今,在流动手术车上,我们都能娴熟快速地进行常规小手术。
采访还没结束,陈媛媛又接到了一个电话,“不好意思,战友通知要去梨园村接一个受伤的小孩。”她和战友坐上车,很快消失在乡间土路上……
救援故事:18个战士18把“尖刀”
云南日报记者熊明胡江洪
在巧家县地震灾区,“乌蒙铁军”有18名战士,都是昭通本地人。地震袭来,他们的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但都忙不了顾家,就投入到灾区救援中。
“他们18个战士就是18把尖刀!不怕吃苦,冲在第一线,全力参与救援。”驻滇十四集团军某炮兵部队政治处主任何剑锋说。
在部队驻扎地包谷垴乡中心学校,记者见到了被部队称为“乌蒙铁军”18把尖刀之一的耿少熊。他刚从灾区救援回来,一身灰土。当记者问及他家里受灾情况时,耿少熊一语不发。身边的教导员雍晓波轻声告诉记者:“他家里外婆、侄女都被埋了,就没有活着出来,侄儿还算幸运受了点轻伤。”雍晓波说,部队一从曲靖出来,他就跟随着到这里。
耿少熊这两天都很少说话。可在灾区,搬运帐篷别人是两战士一顶,他一个人一顶,还跑在最前面。见到受灾村民他都热情帮助。“家人遇难,没有让他倒下。在灾区,他像一把攻克救援难题的尖刀!”何剑锋说。
这样的尖刀兵还有二营部的余才浩,地震中他家损失很大,家里房屋全部倒塌,奶奶、侄女、嫂子都遇难了。母亲幸运,医院无生命危险。他打电话安慰了一下家人后,便投入到巧家灾区的救援中。余才浩在重灾区参加地毯式搜救,由于山路崎岖,需要手脚并用,甚至坐在地上慢慢往下滑或者整个身体横贴在崖壁上挪步。头顶上不时有碎石从山上滚下,而断断续续的余震也让人心惊胆战。可为了搜救不漏一家一户,他没顾得这些,第一个赶到受灾村子。“家里的人我救不了,我一定会多搜救些人!让更多的家庭不受伤害!”余才浩说。
另一名“尖刀”金辉,目前正在军校读书。地震来了,家里受灾也重。正在家里过暑假的他处置好一切,就投入到当地的救援中。第二天,他找到了自己的部队“乌蒙铁军”,马上参加搜救、运送物资、运送伤员等行动。金辉说:“自己的家乡受灾,任何一户家庭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一定会拼尽全力,让更多的亲人们平安!”
为了两位孕妇的平安
云南日报记者胡江洪熊明李秋明
昨日,巧家县重灾区包谷垴乡上演了感人的一幕。
两个孕妇的安危,牵动着曲靖、东川、巧家的60多名医务人员的心,6个小时的爱心接力,就为了他们母子平安。
“由于地震造成痛失亲人,目睹家园被毁,这几天,在巧家地震灾区已经有4个孕妇因精神因素导致流产。”巧家县卫生局长保杰华心痛地说。
昨日12时30分,巧家县医务人员在重灾区新坪村龙潭社巡诊时了解到,该村村民沈承礼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5岁的女儿,这位已经怀了第二胎的母亲悲痛欲绝,她不相信女儿已经过世,在废墟中拼命地刨。几天来,怀孕3个多月的她神情恍惚,导致剧烈腹痛,夫妇俩不愿再失去腹中的孩子。
巧家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李正莲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刻安排医生为沈承礼做了全面检查,并组织来自曲靖、东川、巧家的妇科专家会诊,医生们一致认为,目前孕妇沈承礼的状况很不好,而巧家灾区医疗条件较差,必须马医院。当医生将这一医疗方案告诉夫妇俩时,他们一家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另一个孕妇叫姚正花,来自重灾区青山村,经医生检查,她已经进入预产期。同样因为在地震中受到过度惊吓,经检查也出现腹部剧痛怀孕异常,她随时都可能分娩,但灾区时不时停电,为了保障母子平安,让她生一个健康的小宝宝,医生们同医院。
从地震重灾区到巧家县城还有多公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救护车上,医务人员带上了助产设备,配备了5个医护人员,考虑到家属及陪护人员多较拥挤,巧家县卫生局立马调来一辆宽大的救护车。
傍晚6时30分,救护车拉响警笛,驶向巧家县城……
现场见闻:紧急寻找“熊猫血”
云南日报记者施铭左超李继洪周灿杨富东通讯员黄苏
30岁的潘才能是巧家县包谷垴乡新坪村人,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8月3日下午,他正在山上放牛,突然地震发生了,山上滚落的大石头狠狠砸向他的腿,顷刻令他失去知觉。
潘才能被乡医院,围绕着他的救治行动也随即展开。
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专家和当地医生对潘才能进行了联合会诊,确诊为肢体挤压伤、股骨粉碎性骨折、合并大量内出血,急需马上手术,且术中还需输血。正当医护人员准备手术时,潘才能的血型化验结果却让大家惊呆了。血型化验显示,潘才能的血型为极其罕见的RH阴性B型血,俗称“熊猫血”。获得RH阴性B型血,是确保手术成功和伤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的条件。
看着潘才能痛苦的表情,看着潘才能老母亲期待的目光,医生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全力挽救伤员的生命。医疗队队长王天朝立即向在巧家县指导医疗救治工作的省卫计委主任张笑春汇报,张笑春当即要求省、市中心血站尽快协调解决。同时,医疗队通过微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