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
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其中骨折尤其多
冬天寒冷
是老年人骨折高发季
那么
老年人骨折后应不应该做手术呢?
传统观念
在传统概念里,我们通常认为老年人不宜手术。
所以造成了很多老年人即便有了疾病,医院行手术治疗。
因此,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的并发症,导致疾病越发的严重。
老年人骨折后,
该不该做手术?
老年人骨折后,该不该手术治疗?
这个问题是让患者家属最纠结的事情。如果做手术,家属担心老人年龄太大,身体虚弱、手术风险高、如果不手术,老人就可能永远也站不起来,甚至还会出现各种情况,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临床经验
在临床上,经保守治疗可以起到症状缓解的老年患者,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
对于临床症状明显,且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患者,还是建议行手术治疗。但在考虑手术治疗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评估,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是关键。并且在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要考虑到。
临床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以下几点:
1、坠积性肺炎
对于一些手术,患者在术后需长期平躺,肺里面有痰咳不出,积聚在肺底,形成肺炎。
2、血栓
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血液流速减慢,可能就会形成血栓。
3、褥疮
也称压疮,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出现压迫后破损。
当然,这些并发症只是常见于一些例如髋部、脊柱等必须卧床的骨折术后,如果是上肢或者下肢远端的骨折,这种并发症就要小很多。
手术方式
目前临床上常见老年人的骨折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的方式也多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此种手术是经过球囊扩张后再分次注入骨水泥,一方面球囊扩张后留下的空腔周围的松质骨得到压实,人为制造了一个阻止骨水泥渗漏的屏障;另一方面使用推杆分次注入骨水泥较传统的压力泵持续注入大大降低了骨水泥注入时的压力,因此骨水泥的渗漏大大减少。
图医院脊柱退变与肿瘤科室手术效果
此种手术方式可以起到:
1、止痛:
文献报道可以缓解70%~95%的疼痛。还可以防止骨折椎体的进一步压缩、塌陷。
2、减少并发症:
PKP手术时间约30分钟,术后24小时患者即可在外固定保护下离床恢复正常生活,减少了骨折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患者早期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诸如肺炎、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和护理上的不便,避免了长期卧床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的骨质疏松恶性循环。后期还可以预防椎体压缩和后凸畸形引起的背部疼痛等症状。
注释:作者/单乐群编辑/孟海兰图片来源于网络
疾病咨询扫码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