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鼻骨骨折治疗
鼻骨骨折原因
鼻骨粉碎性骨折
鼻骨骨折护理
鼻骨线形骨折
鼻骨骨折价格

英雄和他背后的英雄ldquo钢铁战士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27121.html
时代楷模麦贤得央视《国家记忆》

“钢铁战士”麦贤得,一位几乎贯穿新中国发展史、迄今唯一一位受到历任共和国 接见的战斗英雄,他的名字曾因进入中小学课本而影响过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发生于年8月6日的“八·六”海战,头部中弹的麦贤得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坚持战斗,他的事迹曾感动了无数国人。近半个世纪过去,负伤的麦贤得后来命运怎样,他如何度过这漫长的生命历程?

创作谈:致《北京文学》读者杨黎光麦贤得,这个名字早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几乎是家喻户晓了。课本上那幅头上缠着带血的绷带,身穿被弹片撕裂的海魂衫画像,至今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那时候,他的名字就是英雄的符号。岁月悠悠,已经五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知道麦贤得的年轻人恐怕不多了,我也渐渐地将他淡忘了。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向十位英雄授于了“八一勋章”,而名列首位的赫然是麦贤得!我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麦贤得,是面带微笑活得十分健康。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好奇:那个被炮弹弹片从右额骨打进,插进左侧的额叶,深入颅内二寸,流出的脑浆糊住了眼睛的麦贤得,这几十年是怎样走过来的?年的春节前夕,我来到了广东汕头海军某部,走进巷子深处麦贤得的家。在采访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英雄背后的艰辛?几十年来麦贤得与死神斗,与病痛斗,与后遗症斗,跌跌撞撞地走过的那弯弯曲曲的人生路,每一个路口,都有可能倒下,可他就是走过来了。我在麦贤得的身后看到一个影子,那是另一个英雄:麦贤得的妻子李玉枝。没有她,麦贤得可能走不到今天。在对她的采访中,泪水不断地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被深深地打动。我们能看到英雄在人前的光环,我们很难看到英雄在人后的泪水。成为英雄有时可能只是一瞬间,维持英雄的本色,可能要不止一辈子的付出,因为英雄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学习英雄并非一定要去舍生忘死,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生命中的坚毅。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没有战火,但在生活中也充满着“硝烟”,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坚毅,以帮助我们可以走得更远。这是我为什么要写《英雄背后英雄》的初衷。

报告文学

英雄和他背后的英雄——“钢铁战士”麦贤得的人生之路

文/杨黎光

广东的汕头,是个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位于广东省的东部,濒临南海,别名鮀城。鮀,这个字,在电脑五笔输入法中是找不到的,经过翻查地方志才得知:鮀,是古代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吹沙小鱼。拿一种吹沙小鱼作为一个地方的别名,可见这座城市的人文内敛低调。而如今,这个鮀字,也只用在汕头这座城市的地名上,难怪五笔输入法中,已经没有了这个字。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商帮》一书,曾追溯过广东的历史。先秦以前,现如今的广东地区属南越,在这儿主要生活着百越族。“百越”之称谓源于古代中原人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之所以称为“百越”,是说他们不是一个民族。因这些古越部族众多纷杂,因此中原人对其不甚了解,故《吕氏春秋》上统称这些越族诸部为“百越”,其他,文献上也有“百粤”“诸越”等称谓。古代的“越”与“粤”是通假字。

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由于从中原至岭南中间隔着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山高路远,交通极为不便,粮草军需供应跟不上,直至公元前年,秦军才基本征服“百越”。随后,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现在的汕头地区属南海郡的揭阳县。

如今的汕头境内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这也许是产生吹沙小鱼——鮀出现的自然环境。其中韩江最长,干流达公里,由梅江和汀江汇合而成,流经汕头注入南海。江水和雨季的洪水带来的泥沙,万千年来逐渐形成了滨海冲积地,唐末宋初已成聚落即有先民居住。宋宣和三年(年)重置揭阳县时属其辖区。清代雍乾年间,迁到这里居住的人口日益增多,除了捕鱼、耕田之外,还利用海水晒盐。盐,历来都是一个有着高利润的商品,因此吸引各地盐贩到此贩盐运销。盐,也是政府重要税收来源,后清政府在此设站征收盐税,简称“汕头”。汕,其字本意为:群鱼游水的样子。可能是指这儿三江入海,鱼游水貌,又是一个内敛的地名。这是汕头之名的由来。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汕头因此繁荣起来,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

现如今的汕头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城市、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其常住人口已达多万。

年元月23日春节前夕,我来到了汕头,在产生吹沙小鱼烝然汕汕的地方,来寻找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麦贤得。凡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麦贤得这个名字恐怕都不会陌生,因为当年他作为以“钢铁战士”而闻名全国的 战斗英雄,曾经进入过我们的中小学课本。现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位曾经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青年的战斗英雄,他还好吗?

在海军某部政治工作部曾和好主任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汕头老城区里一条并不太宽的巷子里,巷子的深处就是麦贤得的家。

麦贤得满面笑容地从一幢老旧的一楼院子里走出来迎接我们,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北方汉子,身高竟有一米七八,而且尽管已经进入老年,又多年被巨大的伤痛所折磨,但其腰板仍然笔直,不失一名军人的风貌。

这时,我的脑海里不由得产生了一个画面,当年他作为一名炮艇的机电兵,是如何在炮火中,头部中弹,脑浆溢出,仍摸黑穿行于狭窄的机舱里,将已经停机的一台发动机修复发动,让炮艇重新恢复动力,从而击沉了敌舰,并因此成为一名英雄?!

要说清楚这一切,不得不从“八·六”海战说起……

“八·六”海战

如今,人们如果不走进中国军事博物馆,知道“八·六”海战的人,可能不多了,就是这场海战,造就了英雄麦贤得。

“八·六”海战发生于年8月6日,是与败退台湾的国民党海军在福建东山岛附近,打的一场建国以后 的海战,后以我方完胜结束战斗。这场海战,于后来年元月跟当时的南越海军,在西沙海域打的那场“西沙海战”其规模和影响,都是建国后发生的重要海战。

“八·六”海战发生的原因是,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所谓“光复”大陆之心一直未死。自年起,蒋介石错误地估判国际国内形势,猖狂地叫嚣“反攻大陆”。但一系列侵犯骚扰大陆的军事行动,被严阵以待的大陆军民粉碎,之后 当局便改为以小股武装力量窜扰大陆。可是,不管是向内地空投的武装特务,还是从海上实施的渗透偷袭,以及以“两栖突击”的特种突击队的行动,都连连失败。

年下半年开始, 军采取新的策略:组建“海上袭击队”,即所谓的“海狼队”。以“海狼艇”在海上袭击人民解放军的舰艇和大陆在渔场作业的渔民渔船,其目的是企图在海上打出一条通道,并搜集情报和进行所谓的“心战”活动。但是,很快“海狼队”的行动,遭到了我海军的沉重打击。许多“海狼队”在海上连人带船,有来无回,有的被我俘获,有的被打沉葬身海底。

到年, 军掀起的袭扰大陆活动,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了。在利用小型船艇进行的小股袭扰活动,被我连续挫败以后,蒋介石为鼓舞士气,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从年下半年开始, 军动用大型海军战斗舰艇,在海上对我进行袭扰行动。

对 军在战术上的变化,从中央军委到当时的海军司令部和南海舰队,都作了一定的准备,想寻找战机,狠狠教训一下不自量力的国民党军。

因此,“八·六”海战,是经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开打的。

年8月5日凌晨, 海军巡防第二舰队的旗舰——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由位于台湾高雄的左营军港悄悄驶出。左营军港,是台湾海军舰艇主要驻地,20世纪60年代起,为美台“联合”海军基地。关于此次“剑门”号与“章江”号离港侵扰大陆的任务,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输送武装特务到福建的闽南地区偷偷登陆,对大陆进行破坏;一是说寻机在海上袭击我方舰艇,对大陆渔场渔民进行骚扰,收集情报,进行所谓的“心战”。我个人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输送武装特务到闽南地区偷偷登陆,不会动用这种大型舰只,因为目标太大。后来我海军击沉两舰后,在海上抓了不少落水的俘虏,全部押回了汕头海军基地,这些俘虏基本上都是国民党海军舰艇上的士兵和军官,没有听说有武装特务。这两艘 军舰,离开左营军港不久,就被我人民海军发现。关于如何发现这两艘军舰的,也有两种说法,一种很含糊,“军舰离开左营军港不久,我方就得到情报”;还有一种说法,敌舰是被我方雷达发现的。后一种说法不精确,因为当时我军的雷达还没有那么先进,只会到了海上一定的区域,才会被雷达发现。如果台湾左营军港的舰艇一出去,就会被我方发现,那国民党军也太没有安全保障了。

以下“八·六”海战战况的描述,参考了两位重量级当事人的回忆,一位是吴瑞林。吴瑞林原是42军军长,参加完抗美援朝回国后,转入海军,于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担任了海军常务副司令员。“八·六”海战发生时,他当时是南海舰队司令员,直接指挥了这场海战。一位叫孔照年。孔照年当时是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当南海舰队司令部把迎击敌舰的任务下达给汕头水警区的时候,当时的汕头水警区司令员和政委都开会去了,不在水警区。只有孔照年和参谋长王锦在,孔照年和王锦都直接上艇出海现场指挥了这场战斗。吴瑞林和孔照年后来都有回忆录记述这场海战经历,所以资料十分权威。

据有关资料记载,年8月5日6时10分,我南海舰队的雷达就发现了已经到达福建东山古雷头和广东南澳交界处海域的国民党军的这两艘军舰,并立即报告了南海舰队司令部。电报很快就到了吴瑞林的手上,其时吴瑞林就在司令部里。他接到电报后,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不久前,已经接到当时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的通报, 当局近期可能在东南沿海有一场大的行动,要南海舰队作好作战准备。

吴瑞林立即召开了司令部会议,制定了“放至近岸、协同突击、一一击破”的作战方案,上报总参谋部得到了批准。

吴瑞林立即给汕头水警区司令部下达了作战命令,命令汕头水警区护卫艇41大队的护卫艇4艘、快艇11大队的鱼雷艇6艘,组成突击编队迎敌,指挥员是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孔照年和参谋长王锦。同时向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海军司令部、广州军区司令部上报了实施情况。

当晚,当时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报告,周恩来总理立即向毛泽东主席报告。毛泽东主席指示:狠狠教训一下蒋介石。

8月5日下午5时45分,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司令部接到命令,派战艇编队出海。当时在家的副司令员孔照年决定亲自上艇带队出战,参谋长王锦也随孔照年上了快艇,协同指挥战斗。当时决定由6艘鱼雷快艇和4艘高速护卫艇组成第一梯队,于23时,形成作战编队到达离东山岛很近的南澳前湾待命。恰在此时,敌舰出现于福建省东山岛兄弟屿海域东南方向约3.5海里处。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东晋以前曾与汕头地区同隶属于南海郡的揭阳县,现属于福建省漳州市的东山县,它介于福建省厦门市和广东省汕头市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东山岛的东南面是我国重要的闽南渔场和粤东渔场的交汇处,是海上渔民作业比较多的地方,所以,也是 海军选取经常骚扰和进行“心战”的地方。

海军的“剑门”号,原是美国海军的舰艇,于年4月才驶抵台湾,交付给国民党海军。其满载排水量吨,航速每小时18海里。舰上装备有76.2毫米炮2门,40毫米炮4门,雷达1部。“章江”号原是美国海军的猎潜舰,年6月移交给台湾海军,满载排水量吨, 航速每小时20海里。舰上装备有76.2毫米炮1门,40毫米炮1门,25毫米炮5门,76.2火箭(组)1座,深水炸弹投射器4座,雷达1部。

而我海军参战的舰艇,主要是小型高速护卫艇和鱼雷快艇。

高速护卫艇艇长只有38.78米,排水量.4吨。 航速每小时30海里,战斗定员36人。它的武器为设在首尾的2座61式双联37毫米炮,中部两舷的2座61式双链25毫米炮,带8枚深水炸弹及烟幕释放器,并可携带6枚锚-1型水雷。

当时我海军的鱼雷快艇主要为两种型号:P-4级鱼雷快艇和P-6级鱼雷快艇。P-4级鱼雷快艇,以铝 为艇体,艇长19.3米,宽3.7米,吃水1米;B型艇排水量20.74吨;K型艇排水量21吨,总功率马力, 航速为每小时42海里,配备为2具毫米鱼雷发射管,鱼雷自重千克。

P-6级鱼雷快艇属木制艇壳滑行型艇体,长25.4米,宽6.2米,吃水1.24米,满载排水量66.5吨, 航速为每小时43海里,艇员15人。配备有毫米鱼雷发射管两具,用来发射53-39型直航鱼雷,艇的首尾各设置1座25毫米双管炮,尾部还可以携带小型深水炸弹。鱼雷快艇上装有“秃头”平面搜索雷达一部。P-6级鱼雷快艇的攻击威力和自卫能力比P-4级艇大,艇上的25毫米双管舰炮,可在攻击前压制敌舰火力,攻击后掩护撤退,提高了战斗的灵活性。显然国民党海军的两艘军舰与我方的战艇相比都是庞然大物。但,我方艇小航速快,灵活机动性强,战艇数量多,加上又采取的是“夜战、近战、集群作战”的战术,有群狼围大象的优势。这在后来的海战中创造出的战绩,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小艇打大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更形象,叫“蚂蚁啃骨头”。

据现场指挥员孔照年后来的回忆:8月5日21时至24时,参战各编队舰艇分别到达指定海区。其中鱼雷快艇编队因通讯方式落后,未能及时赶到交战地点。8月6日凌晨1时42分,双方开始接触交火。国民党海军的“剑门”号和“章江”号两舰,凭借其火炮射程远,首先向我护卫艇开炮。孔照年下令“准备射击”,结果突击编队各艇一是求战心切,一是高度紧张,有舰长误将“准备射击”口令听成“开始射击”,当即借敌炮射击火光向敌舰猛烈炮击。这样引起了“羊群效应”,各艇立即朝着敌舰猛烈开火,由于不在有效射程内,发挥不了我方近战的优势,孔照年不得不又下发了“停止射击”的口令予以制止,并命令艇队展开战斗队形逐渐近敌,以实施近战集群作战战术。

当孔照年所乘指挥艇已经看清敌舰桅杆时,这才下令各艇一齐炮击。突击编队此时连续发动了两次突击和抵近射击,明显地压制了敌舰的炮火,并将敌两舰打分开了。

“剑门”号上有国民党海军第二巡防舰队司令胡嘉恒,他是少将军衔,是此次来犯的国民党海军 指挥官,由蒋介石亲自点名来压阵指挥这次行动的。“剑门”号舰长王蕴山一看来了这么多快艇,即向胡嘉恒司令报告,胡嘉恒命令一边还击,一边向东规避,同时呼叫“章江”号一同规避。

而“章江”号却被4艘高速护卫艇紧紧咬住不能动弹,我海军护卫艇从米处开始与敌同航向射击,一直打到米以内敌舰的眼皮底下,最近的离敌舰只有50米,充分利用敌舰的射击死角,掩护自己攻击敌舰。这时,“章江”号的甲板中弹起火,它开始边还击边后撤,想脱离接触逃走。我海军突击编队的艇、艇、艇和后来追上来的艇,加速冲击堵截,紧紧咬住。

战斗十分激烈,炮火把整个东山岛以东海域都映红了,由于是深夜,隆隆的炮声,甚至让汕头海湾都能隐隐听见。

激战中,我艇中了4发炮弹,有一颗炮弹就落在指挥台上爆炸,一块弹片打进了年轻的艇长吴广维的头部,吴广维一头栽倒在指挥台上,再也没有起来,吴广维不幸牺牲了。这时,正在一旁跟艇实习的中队长王瑞昌,立即接过指挥权,指挥继续战斗。王瑞昌并不是艇的干部,他只是在艇上实习,可他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一个良好的我海军基层干部的素质,及时接过指挥权,使艇能够继续战斗。

而“漳江”号利用这个时机,想加速逃走。孔照年指挥各艇紧紧咬住,战斗空前的紧张,炮声中,孔照年的嗓子都喊哑了。

正在这紧张的时候,艇却突然减速了。

什么原因?

何为英雄

艇是跟随孔照年出海的第一梯队的四艘高速护卫艇之一,也就是麦贤得所在的炮艇,艇长叫崔福俊,此刻正在指挥台上,嗓子都哑了,两眼一片血红,此刻正紧紧地咬着“漳江”号不放。“漳江”号在拼命反击,打来的炮弹在艇旁掀起一片冲天水柱,爆炸后的弹片撞击在钢铁的甲板上,“叮叮当当”地响成一片,威胁着我们战士的生命。我护卫艇利用速度上的优势,冒着炮火拼命靠近敌舰,因为靠得越近,敌舰的射击死角就越大,对我艇就越有利。但从远处逐渐靠近时,必然有一段对敌舰炮火有利的距离,在这个距离里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在追击的过程中,“漳江”号也越发疯狂,回击炮火更加猛烈。这时,“咣!咣!”两发炮弹打到了艇的甲板上,机电军事长杨映松中弹牺牲。艇长崔福俊不让护卫艇减速,继续追击。又“咣!咣!咣!”三发炮弹打来,一发就打在了驾驶台上,两发竟然打进了机舱。驾驶台上的航海兵陈炳仁一头栽倒在地,艇长崔福俊腿部受伤,血从裤子里渗了出来。可他这时顾不得自己,只感觉到机舱里的轰鸣声减弱了,艇失去了部分动力,速度一下慢了下来。崔福俊大声对身边的副指导员周桂全喊:“快,快到机舱里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周桂全转身立即下到机舱,机舱里一片漆黑。

原来,刚才的炮弹把发电机给打坏了,机舱里失去了照明,战士们照明用的是手电筒。号这款护卫艇,一共有四部主机,当头两发炮弹落在甲板上爆炸后,后机舱的一部主机停转了。此时,麦贤得在前机舱岗位上,前机舱班长黄汝省见快艇动力在减弱,就拉了拉身边的麦贤得,因机舱轰响声太大,外面炮弹的爆炸声也此起彼伏,讲话听不清,所以黄汝省班长就用手电筒射向后机舱。麦贤得立即明白后机舱一部主机出故障了,班长要他过去看看。麦贤得拿着手电筒,穿过一个仅有40厘米宽的圆形舱洞,到了后机舱,用手电筒一照,看见后舱班长罗向文正弯腰在紧张地排除故障,麦贤得赶紧过来协助。正在这时,两发炮弹打进了机舱,两声巨响,弹片横飞,罗向文一头栽倒在地……

麦贤得

爆炸后的一块高温弹片,烙铁一样扎进了麦贤得的头颅。这块弹片,后来经过医生检查,发现从右额骨穿进,深入麦贤得的颅内二寸,最后插进左侧的额叶。当即,流出的脑脊液和血,一下就糊住了麦贤得的眼睛,他什么也看不见了,倒在地上昏迷了过去。

受了轻伤的后舱轮机兵陈文乙大叫一声,但在炮火中谁也听不见。他只得上前扶起罗向文,摸出一个急救包,包住了罗向文流血的头,然后将他放在舱板上,又转身去包扎昏迷中的麦贤得。

就在这时,副指导员周桂全沿着舷梯下来了,正适应着机舱里的黑暗时,陈文乙急忙举起了手电筒。周桂全看到如此惨烈的情景,一句话也说不出,他急忙从陈文乙手中接过急救包,让陈文乙赶快去抢修停转的主机,自己来包扎麦贤得流血不止的头颅。

此时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中,周桂全只得将包扎好的麦贤得轻轻地放在地上,找了一件军大衣给他盖上,让陈文乙抓紧修理机器,自己就去了前机舱看看情况。

这时,打到前机舱的那颗炮弹爆炸后,一部主机也停了。

麦贤得从昏迷中蒙蒙地醒来了,此时他躺在血与汗水中。为写此文,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资料上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温度。8月的南海上,就是夜间气温也不低,又在狭窄的机舱里,每一部主机都是发烫的,散出的高温让本来就不怎么通风的机舱闷热无比。采访中,我进过这样的舰艇机舱,就是在今天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舰艇轮机舱里,也是十分闷热的,所以说,当兵艰苦。当时战斗中的艇机舱的温度,一定不在40℃以下,所以,躺在地上的麦贤得,一定是在血与汗水中。

醒来的麦贤得,职业的敏感,使他依稀感到前机舱的轰鸣声好像也减弱了,那里是他的岗位。难道是刚才的炮弹打坏了机器?他突然感到,舰艇航速明显变慢了。麦贤得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他觉得自己不能在这儿躺着,战斗仍然在激烈地进行中,因为炮声仍然隆隆,舰艇需要动力。他要去前机舱,他的岗位在那儿,现在岗位一定需要他。他用手支撑起自己沉重的身躯,在黑暗中向前机舱摸去。

以上的情景,都是人们后来合理的推理,因为,脑部严重受伤的麦贤得后来完全想不起当时的情况,但是他确实是艰难地从后机舱到了前机舱。我 的好奇就是本文开头所想到的,他那一米七八的高大身躯,在漆黑的机舱里,在严重的脑外伤下,在血和脑浆糊住了眼睛的情况下,他是如何从后机舱钻过中间那只有40厘米宽、60厘米高的窄窄机舱洞,到达前机舱的。并且……这里的“并且”好像只是一个轻轻的转折词,可在当时的机舱里,麦贤得是用生命来演绎的,因为他随时可能倒下,也可能倒下了再也起不来了。

到达前舱的麦贤得,发现两部主机中的一部果然停机了,班长黄汝省倒在血泊中昏迷过去了,周桂全副指导员和陈文乙正在帮他包扎。医院的抢救过程中,医生发现,在前舱爆炸的那颗炮弹,在黄汝省班长的身上,留下了大小72块弹片,所幸没有打中头部。

此时,战斗正在激酣之中,战艇动力减弱,就如同搏斗之中的人,一下没有了气力。作为战士的麦贤得,尽管头部受伤,仍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必须要尽快找出原因,并排除它,让战艇获得力量。

平时苦练基本功的麦贤得,就是在脑部受到如此严重外伤的情况下,他也从逐渐减弱的机器轰鸣声中判断出,可能是哪处气阀或油阀的螺丝震松了,不是漏气就是哪儿漏油。可是,那么多的气阀,那么多的螺丝,那么多的管道,哪一处松动了呢?

这时,机舱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虽有手电筒,可血和脑浆又糊住了麦贤得的眼睛,他只能用手去摸查。

过硬的基本功,这时发挥出了惊人的能力。麦贤得平时就是蒙住自己的眼睛,在机舱里千百遍地摸探每一个螺丝和阀门的位置,每一条管道的走向,并熟记于心。今天,就是在几十条管道,上千颗螺丝中,把那颗震松动了的螺丝摸出来了,并且,又是一次并且,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因为,在如此紧张的战斗中,如果时间一长,战机就失去了。

麦贤得又在黑暗中找出扳手,把震松了的螺丝拧紧。终于机器慢慢地恢复了它的动力,可麦贤得又从机器虚浮的轰鸣声中,感受到制动器坏了,发动机马力上不来,舰艇就仍然恢复不了高速度。他,又用手摸了过去,果然,爆炸的震动使波箱移位了。此时,因流血过多,伤势太重,麦贤得非常虚脱,他已经没有力气再把波箱复位了,只得将整个身子扑到波箱上,双手死死地压住杠杆,终于,终于主机有力地震动起来了,战舰迅速恢复了航速。

高大的麦贤得,就是以这个雕塑般的姿势,扑在波箱上死死地压住杠杆,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

此时驾驶台上的航海兵一声欢呼:艇长,马力恢复了!崔福俊一阵欣喜,立即下令:“全速前进!”

恢复了航速的艇,立即向“漳江”号扑去,很快就咬上了“漳江”号,追到最近的距离都不到50米。这时,炮艇几乎都不用瞄准了,艇上所有的主炮,猛烈地朝敌舰发射。“漳江”号甲板上,起火了。“漳江”号见逃不脱身,就掉转舰头,加速朝我方快艇狠狠地冲来,企图利用其舰身大,钢板厚,撞沉我快艇。

这时,紧紧咬住“漳江”号的艇、艇和艇,赶紧避让。艇也几乎与“漳江”号擦身而过,使它与敌舰处于平行状态。这给艇创造了一个机会,因为此刻艇前后的三门火炮都处在了 射击角度。艇长崔福俊抓紧这个有利战机,下令:“减速!朝敌舰指挥台开炮!”

瞬间,三门火炮齐发,敌舰指挥台上中弹立即腾起浓烟,“漳江”号指挥中心烈火腾空而起熊熊燃烧起来。不一会儿,指挥台竟然烧塌了,敌舰失去了指挥。其他快艇也是弹不虚发,我方鱼雷快艇迅速找到有利位置,朝“漳江”号发射鱼雷。只听到两声巨响,“漳江”号爆炸起火,终于于3时33分沉没于东山岛东南方向约24.7海里处。

击沉“漳江”号后,孔照年想乘胜追击,准备率编队余下的战艇追赶还没有逃远的“剑门”号。这时,“剑门”号与“漳江”号分开后,并没有走远,一直在西南3海里外转悠观察,当时舰上的国民党海军少将胡嘉恒,一直在犹豫,走,怕回去不好向蒋介石交代;打,又实在害怕我方的鱼雷快艇。此时,它就被我海军雷达锁定了。

就在这时,南海舰队指挥部给孔照年发来一份电报:“继续追歼‘剑门’号,另有第二梯队9艘鱼雷快艇前来支援。”原来一直在南海舰队司令部里的吴瑞林,得知“漳江”号已经被打沉的消息后,决定组织力量追歼“剑门”号。

这正中孔照年的下怀,他立即组织战艇追击。我方快艇充分利用航速快的优势,很快就追上了“剑门”号,立即实施围攻。这时,我方第一梯队鱼雷快艇已经施放完鱼雷返航,虽各护卫艇集中火力猛烈射击,但毕竟是“小艇打大舰”,无法对“剑门”号进行致命一击。正在这时第二梯队的鱼雷快艇,以每小时42海里的速度到达指定战斗区域。

孔照年见第二梯队的鱼雷快艇已经到达,立即命令正在交火的各护卫艇让出有利攻击位置,掩护到来的鱼雷快艇集中火力施放鱼雷。5时20分,鱼雷快艇在接近敌舰2至3链的距离,集中施放鱼雷,有3条鱼雷命中目标,“剑门”号受到致命一击,随即爆炸,接着燃起大火。“剑门”号上的官兵包括舰长王蕴山,纷纷跳海逃命,后被我方救起。据王蕴山交代,国民党海军少将司令胡嘉恒,在指挥台中弹爆炸后死亡,随着逐渐沉没的“剑门”号葬身海底了。“八·六”海战至此取得完全的胜利。

此次战斗,自孔照年率艇队出航到返回汕头水警区,历时12小时45分,与敌舰战斗持续3小时43分,取得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 的一次海上歼灭战的胜利,并在海上俘获了“剑门”号舰长王蕴山以下34名国民党海军官兵,我军官兵牺牲4人,负伤28人。

这次海战,对台湾的国民党军政各系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据台湾媒体报道,国民党海军损失了两艘军舰上的百名官兵,得以逃回台湾的仅仅只有5人。蒋介石极为震怒,于8月30日下令撤掉了当时的国民党海军总司令刘广凯。

吴瑞林将军在其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作为歼敌最多,战果 的海战,而载入新中国海军的史册。毛泽东批示:“仗打得好,电报也写得好。”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舰队英模代表;蒋介石震怒,(国民党)海军总司令被撤,台湾军舰未敢再犯;国际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lihuax.com/bgfsxgz/1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