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接诊了一位鼻腔内误入异物的3岁儿童。幸运的是,肖明明医生迅速而精准地处理了这一情况,仅在瞬间便取出了异物,有效缓解了孩子的痛苦。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常常会对周围未知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因此误食或误放入口鼻的异物风险也随之增加,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当儿童发生误食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我们将邀请耳鼻喉科医生为大家详细介绍耳鼻喉门诊中常见的急症及其症状、应对措施以及就医时机。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耳部急症的相关知识。
●外伤性鼓膜穿孔通常由明确的外伤引起,例如掏耳朵不当或被掌掴等,随后会出现耳痛、流血、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避免游泳和泡澡,以防耳道进水引发感染。医院进行耳内镜检查,多数情况下,鼓膜穿孔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自行愈合;若无法愈合,则需择期进行鼓膜修补手术。
●耳道异物这种急症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为将异物推入耳道,例如掏耳朵时棉花头不慎脱落,或小朋友误将异物塞入耳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侧头晃动,促使异物脱落。若无法自行取出,切勿随意掏耳,以免异物深入损伤鼓膜,医院帮助。另一种常见情况是昆虫等小动物误入耳道,这类动物在耳道内无法掉头,会向深处爬行,可能损伤鼓膜。此时,可以用滴耳液滴满患耳,浸泡十分钟后将昆虫淹死,再寻求医生帮助。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这种病症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或在游泳后发作。患儿会感到明显的耳痛,小龄儿童可能因此哭闹不止、难以入睡。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医院检查并足量使用抗生素治疗。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鼻部急症的相关知识。
●鼻出血鼻出血是鼻腔常见的急症,尤其在北方冬季,由于空气干冷,鼻腔黏膜容易干裂血管破损,导致鼻出血。虽然有时会让患儿家属误以为是血液系统疾病,但实际上,血液系统导致的鼻出血较为罕见。
常见的鼻出血位置是利特尔区,即鼻孔往后-2厘米内侧的区域。出血时,可以用棉花球塞住出血侧鼻孔,双手捏住鼻子往中间、下方按压,一般压迫3-5分钟即可止血。若鼻出血反复发作,建议及时就医。同时,教育儿童避免抠挖鼻孔,以防损伤鼻腔黏膜。
●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常因钝物击打、球类或飞盘砸伤、误撞玻璃门或跌倒等情况引起,表现为鼻背部肿胀和鼻出血等。为避免骨折畸形愈合影响外貌,应尽早就医。医生会通过鼻内窥镜和鼻骨X线、CT等检查确诊,并处理可能伴发的鼻中隔骨折、鼻中隔血肿和眼眶损伤等并发症。
青少年和成人可在局麻下进行鼻骨复位,而复杂的鼻骨骨折或幼儿患者则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复位。
●鼻腔异物儿童在玩耍时可能将异物塞入鼻腔,此时家长不应自行掏取异物。由于鼻腔前窄后宽的特点,自行掏取可能导致异物推向深处或脱落至气管、食管内,增加取出难度甚至引发危险。建议前往耳鼻喉科门急诊就诊,医生会在窥镜下用特制工具安全取出异物。
●咽喉异物鱼刺是门诊中常见的异物,此外,植物纤维也是常见的卡喉异物。口咽部的异物在光照下通常可见,有时患者甚至可以自行取出。然而,对于无法用镊子或手抠出的异物,应立即前往耳鼻喉科门急诊寻求专业帮助。
特别提醒,千万不要尝试吞入馒头、面包等食物来强行咽下异物。每年都有不少人因强行吞咽而将异物深深扎入咽部软组织,甚至自食管扎入胸腔,导致需要手术取出异物,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会厌炎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喉科急症中一种潜在危险的症状。它通常表现为剧烈的咽喉疼痛,伴随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
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医院接受治疗。任何拖延都可能导致气道梗阻,进而引发无法逆转的窒息。建立紧急呼吸通道,如气管切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喉头水肿喉头水肿常与食物或药物过敏有关,其发病机制类似于荨麻疹,但水肿发生在更深的喉部组织。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皮疹和呼吸困难的出现。
无论是否有过敏史,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对于有过敏性休克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的患者,在前往无医疗条件的区域时,建议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大腿外侧的肾上腺素注射,以确保自身安全。
温馨提示耳鼻咽喉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和吞咽器官,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保护这些部位免受伤害。一旦出现急症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迅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