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鼻骨骨折治疗
鼻骨骨折原因
鼻骨粉碎性骨折
鼻骨骨折护理
鼻骨线形骨折
鼻骨骨折价格

淮安籍基建兵回忆筑天山路苦一条隧道挖八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

点击上方蓝字   ▲吴迎时佩戴获得的军功章、纪念章敬礼

  

“号”“一六八团”,两个数字惊人的巧合。见到报道组,88岁高龄、身子骨硬朗的吴迎时格外激动,把有关自己军旅生涯的全部“珍藏”搬到了客厅茶几上。有的物件,连他的老伴和闻讯赶来的二女儿吴海宁都表示:“头一次见。”而关于天山筑路岁月的记忆,也随之在老人的口述中被徐徐打开。

  急!千军万马上天山

  吴迎时告诉报道组,他是原淮阴县宋集区联络村(现属于淮阴区渔沟镇辖区)人,年从部队转业后回到清江市(现清江浦区)工作。年9月,时年18岁、就读于淮阴中学的吴迎时应征入伍,随后成为中国人民 的一名测绘员。此后,他参加过抗美援朝中的四次大战役,两次荣立战功。年至年,吴迎时在山东、内蒙古、四川、贵州等地参加国防建设,13次立功受奖。年,吴迎时被调往宜昌,加入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一六八团,随后担任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参建宜莲公路。

  吴迎时喜欢写日记,自年持续至今。对当年部队从宜昌移防新疆的情况,他如数家珍。“年4月,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接到命令,移防新疆修筑天山公路。”吴迎时回忆,命令急,第四工区万余名官兵整装待发,一六八团转场运兵计划的拟定工作由他负责。6月18日晚上11时,一六八团的先遣队从鸦雀岭火车站登车出发。7月2日至7月20日,全团指战员分七批进疆。

▲年,吴迎时在前往玉希莫勒盖隧道工地的途中

  吴迎时是最后一批进疆的。年7月20日晚上9时,他带一个营和团直属队部分人员,从紫荆岭火车站登车,8月4日下午3时抵达乌鲁木齐,换乘汽车,历时三天到达位于新源县那拉提的宿营地。半个月后,一六八团工地指挥所驻扎进窝日他买日克沟,各连队随即进入指定位置开始施工。

  冷!冰盔银甲裹严寒

  天山深处天寒地冻,每年施工期只有七八个月。吴迎时说,每年3月,指战员就拉着帐篷、筑路机械和生活用品,踏着冰雪上山,到11月大雪封山前才下山。

  吴迎时回忆,年4月4日晚上8时30分,拉尔墩达坂附近九级大风,雪团铺天盖地,一六八团(此时已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一一三团,吴迎时担任副团长)一营、四营47辆进场施工的汽车被堵在天山公路K24处,直至次日凌晨3时,依然进退两难。吴迎时和两个营的主官研究后决定,把官兵撤到K20至K9地段避风。同时撤出来的还有9辆汽车,其余车辆、机械均被大雪掩埋。飞舞的雪团让官兵们睁不开眼,大家你推我拉艰难前行,不时有人陷入雪窝,被战友们七手八脚地拽出来,继续走。

  “大雪扑面,脸上是冰屑。皮帽子、衣领子、袖口统统结冰,全身‘冰盔银甲’,大头皮棉鞋成了‘铁疙瘩’,不知道跌了多少跟头。”吴迎时说,第二天早上风雪才消停,大家啃了几口冷馒头,操起工具上山寻找被雪掩埋的车辆和机械,到晚上11时才挖出5辆汽车、1台推土机。第三天,好几个连队都加入了挖雪找车的行列,连续奋战了两天,找齐了车辆、机械,然后推通便道,前往巴音布鲁克施工区域。

  吴迎时印象深刻的是,面对困难,战士们却斗志昂扬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我们没赶上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到了这里也算是补上一课。”

  苦!一条隧道挖八年

  

“最苦的是修建玉希莫勒盖隧道。”吴迎时说,这条隧道全长米、宽7.5米、高6.69米,海拔超过米,从年2月开始施工,多名官兵苦战了八年才完工,有多名官兵为此负伤、致残,21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

 ▲年,吴迎时(左二)在玉希莫勒盖隧道南麓指挥施工

  

“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吴迎时说,“骨头”硬,苦头吃尽。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施工工地的平均气温为零下9摄氏度, 气温零下46摄氏度,官兵们“一年四季穿棉服,冬夏难分围火炉”。隧道的地质结构属于石英碎屑,雪水渗透其间,开挖、掘进流水不断,先后出现塌方多次,官兵们“进洞一身水、出洞一身冰”,伸不开胳膊挺不起腰,浑身“咔嚓咔嚓”响,胳膊腿脚冰磨冰。部队进出的40多公里路段,雪崩达多处。这里高寒缺氧,水烧不开,饭煮不熟,官兵们吃的是硬馒头、冻土豆、冻白菜,脱发、指甲畸形、肺气肿、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高原性心脏病等成了常见病、多发病。

  难!千锤百炼斗艰险

 天山公路全长.75公里,其中多公里是在悬崖绝壁上掘出来的。“绝壁上指青天、下临深涧,设计人员无法测量,只能沿公路走向在图纸上标注虚线,名为‘飞线’。”吴迎时说,施工的时候,战士们腰系保险绳,怀抱风钻,脚蹬石壁,凌空打眼放炮,每天作业10余个小时,硬是掘出了半隧道式路基。

 ▲年,吴迎时(中)在玉希莫勒盖隧道南口指挥施工

  

除了悬崖绝壁,还有可怕的雪崩。“年3月21日,在K30.5至K33路段,雪崩导致18辆汽车受阻,除雪清障花了11个小时。三天后,K22处雪崩,汽车营一辆卡车被埋。”吴迎时回忆,年4月8日,K41处的雪崩将三营三名测绘员推到了多米远的山沟里。

  雪崩可怕,路况也差。吴迎时说,年3月31日,三营七连进场施工,眼看着离工地只有12公里,路没法走,车辆、机械只能靠几十个人前拉后推挪动,足足走了22个小时。四营的一个排用了17个小时才进入工地,每小时行军速度仅有米。

  还有一次,吴迎时险些“壮烈”。“年2月20日,我从师部驻地乌苏开完会,乘车回团部驻地那拉提,行至清水河以北10公里处,路面结冰,车滑入边沟,我鼻梁骨受伤骨折,动了两次手术才出院。”对这次经历,吴迎时记忆犹新。

  暖!众志成城凯歌还

  年2月,在天山深处苦战了八年的吴迎时从部队转业回到淮安。这一年距离天山公路全线贯通还有一年多时间。尽管脱下了军装,身在地方,但他时刻   吴迎时提供的资料显示,天山筑路历时十年,官兵累计完成土石方量多万立方米,架设桥梁座,修筑涵洞多道,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为我国在高山严寒地区筑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吴迎时胸前的军功章、纪念章

 

 “筑路期间,官兵们之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既得益于革命军人的钢铁意志,也与党和国家的关怀密不可分。”吴迎时说,正是这些关怀,让部队指战员倍感温暖。

  “年10月7日至11月4日,基建工程兵在京召开工作会议,我们团连我在内一共五人受邀参加,受到了党和 亲切接见。”吴迎时记得,仅一六八团一个团,就来过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副司令员谭友林、副司令员李长林、副政委郭林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领导曹达洛夫等领导,帮助解决了施工中的许多困难,让官兵们深受鼓舞。除此以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巩乃斯林场等单位领导每年都会到团部看望官兵,为指战员克服困难增添了无穷力量。

  ▲吴迎时接受融媒体报道组采访

[图文源自:淮安晚报,文章没有署名]

声明:本平台以原创首发为主,作者所表达的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转载或来自于网络的图片、文字,如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予以删除。

责任编辑:杨柳清编   审:侍吉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lihuax.com/bggzhl/1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