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鼻骨骨折治疗
鼻骨骨折原因
鼻骨粉碎性骨折
鼻骨骨折护理
鼻骨线形骨折
鼻骨骨折价格

13颅骨躯干骨

1、颅由23块颅骨组成(不包括3对听小骨),分为脑颅和面颅。

2、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有8块颅骨。

成对——颞骨、顶骨

不成对——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3、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有15块颅骨。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颚骨、下鼻甲

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4、颅底内面由前向后依次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5、蝶骨体两侧由前向后依次为圆孔、卵圆孔、棘孔

6、圆孔、卵圆孔、棘孔分别有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脑膜中动脉通过

7、眶上裂内有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通过

8、破裂孔内有颈内动脉或者颈动脉鞘通过

9、海绵窦内有展神经、颈内动脉通过。

10、额骨、顶骨、颞骨、蝶骨汇合处称为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分支经过,骨折时易引起颅内出血。

11、鼻窦:是鼻腔周围的颅骨内含气的空腔

12、鼻窦: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髁突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组成,囊内有关节盘,可做张口、闭口和侧方运动等动作。

(试题)下述哪个是成对的脑颅骨

A、额骨

B、颞骨

C、枕骨

D、蝶骨

E、筛骨

B

(试题)外侧裂内走行的结构是

A、前交通动脉

B、脑膜中动脉

C、大脑前动脉

D、颈内动脉

E、大脑中动脉

E

(试题)通过圆孔的结构是

A、眶上神经

B、眼神经

C、上颌神经

D、上颌动脉

E、脑膜中动脉

C

(试题)汇合成翼点的颅骨,不包括

A、额骨

B、顶骨

C、颞骨

D、筛骨

E、蝶骨

D

(试题)属于面颅骨的是

A、额骨

B、下鼻甲

C、蝶骨

D、颞骨

E、枕骨

B

(试题)成对的面颅骨,不包括

A、鼻骨

B、犁骨

C、泪骨

D、颧骨

E、上颌骨

B

(试题)下列骨骼不参与眼眶构成的是

A、颞骨

B、筛骨

C、蝶骨

D、腭骨

E、上颌骨

A

(试题)蝶骨体两侧由前向后的结构依次为

A、棘孔,卵圆孔,圆孔

B、圆孔,卵圆孔,棘孔

C、卵圆孔,圆孔,棘孔

D、卵圆孔,棘孔,圆孔

E、棘孔,圆孔,卵圆孔

B

(试题)成对的脑颅骨是

A、额骨

B、顶骨

C、枕骨

D、蝶骨

E、筛骨

B

SPRING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脊柱由26块椎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具有支持体重、缓冲震荡、保护脊髓和运动等功能。椎骨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和尾骨1块。

椎骨由椎体和椎弓构成。椎体呈短柱状,椎弓呈半环形,连于椎体的后外侧。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容纳脊髓。椎弓连结椎体的部分称椎弓根,其上、下缘的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椎弓的后部称椎弓板,从椎弓发出七个突起,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棘突,向两侧伸出的一对叫横突,向上、下各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颈椎椎体小,横突根部有横突孔,第1颈椎又称寰椎,呈环形,无椎体。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有一个突向上方的齿突。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低头时易在体表看到或摸到,可用来确定椎骨的序数。

胸椎棘突细长斜向后下方,并互相掩盖,呈叠瓦状,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与肋相连结的关节面。

腰椎椎体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骶骨呈三角形,底朝前上,其前缘中部向前突出称为岬。骶骨的前、后面分别有4对骶前孔和4对骶后孔。骶骨两侧上部有耳状面,与髂骨相关节。骶骨内有纵贯的骶管,与椎管和骶前、后孔相通,下端有骶管裂孔。

(试题)关于颈椎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1颈椎称寰椎,呈环形,无椎体

B、第2颈椎称枢椎,有齿突

C、第6颈椎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D、第7颈椎称隆椎,棘突长

E、颈椎骨折容易造成高位截瘫

C

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等相连。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板,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髓核位于中部,是柔软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纤维环围绕髓核,坚韧而有弹性。

长韧带有三条,即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棘上韧带。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和椎间盘的前面,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和椎间盘的后面,有限制脊柱过度伸、屈的作用。棘上韧带连于各棘突的尖端,在第7颈椎以上扩展成项韧带。短韧带连结于相邻的两个椎骨之间。在椎弓板之间有黄韧带,在棘突之间有棘间韧带。

(试题)连接椎弓板之间的韧带为

A、前纵韧带

B、后纵韧带

C、黄韧带

D、棘上韧带

E、棘间韧带

C

脊柱:

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至骶骨以下又逐次减小。

后面观:棘突排列成直线,胸椎棘突斜向后下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棘突水平后伸,棘突间距较大。

侧面观: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在行走和跳跃时可减轻对脑和脏器的冲击与震荡,并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脊柱可做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

胸廓由12对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具有支持、保护胸腹腔内脏器和参与呼吸运动等功能。

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突组成。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角,称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上7对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第8~10肋的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的下缘,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

胸廓上口由第1胸椎、第1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下口由第12胸椎、第12对肋、第11对肋、两侧肋弓和剑突围成。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

胸廓的运动主要是呼吸运动。吸气时,在呼吸肌作用下使肋上举,胸廓增大。呼气时,胸廓恢复原状,胸腔容积缩小。

(试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胸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B、胸骨角平对第1肋软骨,是重要标志

C、胸廓具有支持功能

D、胸廓具有保护脏器功能

E、胸廓具有呼吸功能

B

(试题)下述哪项不参与胸廓下口的构成

A、第12胸椎

B、第1腰椎

C、第12对肋

D、第11对肋

E、两侧肋弓

B

本文整理自《放射医学技术》考试教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lihuax.com/bggzhl/17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