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意外!
患者刘某一家在出院前一天
送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锦旗
让我很意外
说实话
刘某明天康复出院
作为他的主管医生
我为他的治疗康复高兴
但此过程确也令我感慨万千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余守强
01
刘某,男,60岁,年10月8日患者从约3米高处坠落急诊入院。入院诊断为:1、右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双肺挫伤、右侧血气胸;2、骨盆骨折、骶骨骨折、胸7椎体骨折、腰椎多发横突骨折;3、脑震荡、额部皮肤挫裂伤、鼻骨、右侧上颌窦骨折。患者入院住院胸外科,期间请骨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会诊协助诊治,我科积极给予胸部外固定、止痛及促进排痰等治疗。
02科主任刘峰主任24小时内查房指示,患者胸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及骨盆骨折,早期主要是防治失血性休克、有无合并膀胱、直肠损伤、骶前静脉丛损伤大出血、腰骶部神经及肠管肝脾等损伤,颅脑损伤主要是注意有无迟发型颅内血肿,主要监测指标为神志、瞳孔、尿量、血压、心率及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等变化;患者右侧多发性肋骨骨折、胸痛剧烈,需要充分镇痛、协助排痰等治疗,防止排痰不畅导致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
入院第二天复查头胸腹部CT未见颅内血肿、右侧血气胸未见明显增加,腹腔无积液及积气。
03
患者于10月10日2:30左右出现呼之不应、抽搐、牙关紧闭,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于中午12:35再次出现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牙关紧闭,SPO2低至74%,神经外科会诊考虑弥漫性轴索损伤?癫痫?建议给予镇静、抗癫痫治疗后症状缓解。
患者症状随时有再次发作可能,很有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呼吸,汇报刘峰主任后建议患者转ICU诊治。病情突然恶化,患者家属对我们充满不信任和不理解且期望值特别高,说:“我们家属又不懂医学,我们要求你们的诊疗方案做到万无一失,我需要我爸爸活着。”
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不禁直冒冷汗。医生不是神仙,谁能做到诊疗方案一点瑕疵都没有,何况还有许多在医学上尚不能解释的未知因素存在且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刘主任和我感到空前的压力。
04
经过努力,患者家属同意转ICU,在ICU观察和治疗后,癫痫未在发作,10月15日转回胸外科。患者长期卧床、进食少、大便不顺畅,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间断给予灌肠通便,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治疗,结果住院期间出现膀胱尿道出血,给予拔除尿管并停用低分子肝素钙1周好转。10月24日复查头胸腹部CT并再次请骨科等相关专科会诊均无需手术等特殊治疗,告知患者可以回家修养了。患者家属担心回家营养、排便及癫痫症状会不会再次发作等问题,不肯出院。
05
11月8日在医务科组织下,由骨科、肛肠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康复科、神经内外科、营养科及胸外科专家团队将患者病情进行了会诊,会诊后决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继续营养支持、润肠通便治疗,随着患者进食及排便情况改善,停用抗癫痫药物一周左右,患者癫痫未再发作,家属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我们悬着的心才慢慢舒缓。想不到,出院前一天还给我送来了锦旗。
给我的启示是,医学是个高风险职业,需要且行且珍惜。对医护要求特别高,光有专业技术还不够,还要有耐心,还要考虑患者心理,只有身心均得到治疗,患者才算康复。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全身心投入,才有可能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康复,也才能让患者满意。
作者介绍
余守强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南京市卫生青年人才。在普胸外科专业有较高的诊疗水平,开展普胸外科开放手术及胸腔镜手术、重型胸部创伤急救等工作。医院进修胸心外科,返院后积极参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科研两项,主持科研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专家门诊:周二。
审核策划/陈春香
撰稿/余守强
编辑/陈令瑶
医院新媒体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