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00:02,家住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和燕花苑12幢一楼的年轻人迫不及待牵着宠物狗,出来透气了。合租的两个小伙伴,一起出来踱步呼吸“自由空气”。隔离线外一群人“围观”,三个小伙子一脸惊讶:“这么晚了,社区还有这么多人在守着外面。”
当天,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和燕花苑12幢由中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这一楼栋进入为期7天的过渡管理期。居民可走出家门,在楼下空地散步,但仍不得离开院落。
此前,这里的38户95人,已在家整整封闭14天。记者通过电话采访,请几位居民讲述他们难忘的日日夜夜。
“天哪,我要出门干大事了!”
“一开始,朋友们都说我好惨。”家住五楼的高二学生陈可辛说,这个暑假遭遇“神转折”,让她一度感觉“心累”。
看到核酸采样点人手紧缺,陈可辛7月21日报名成为鼓楼区核酸采样点志愿者,负责现场居民信息登记。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站就是一天,小伙伴会悄悄叮嘱:尽量少喝水,上厕所不方便。身边的志愿者都是同龄人,大家一起忙很累也很骄傲。第一次核酸采样排队太长,有人会耐不住性子骂起来,女生会默默把委屈憋下去,脾气不好的男生会怼回去:“我们是来帮忙的!”
每天出门去核酸采样点报到,都有种使命感:“天哪!我要出门干大事了,我要造福社会了!”7月26日,陈可辛准备出门,却发现小区遇上大事,楼栋可能要被封闭了。
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消息,因发现确诊病例,自7月26日起,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和燕花苑12幢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当晚,这一楼栋开始封闭管理,所有居民足不出户。那天,爸妈已经回福建老家办事,一时无法回宁,陈可辛姐弟俩开始14天的独立生活。
15岁的弟弟很适应,愉快地“放飞自我”,自由掌控手机,看起了动画片。陈可辛不得不为一日三餐发愁。社区每天送菜上门,她却无从下手。“把社区配菜的图发来,我来给你‘点单’。”班主任娄老师远程指导,迅速地开出菜单:西兰花炒胡萝卜、丝瓜炒鸡蛋、蒜苗炒肉丝、萝卜鸡蛋汤。这边,学生烧出来,拍图给老师“交作业”。“做出来,味道还不错,但天天‘交作业’有点累,后来就开始偷懒,没有给老师发图了。”她说。
8月3日,社区送来一只处理好的整鸡,这成了姐弟俩的一道难题。照着小红书App指南,加上土豆块,陈可辛花了一个多小时,做出黄焖鸡,味道还不错。
“今天我来做饭,给你当生日礼物吧。”8月7日,弟弟给了她一份惊喜。中午盖浇饭做成了炒饭,吃了两口,就吃不下了。
“我的17岁,这个生日有点难过。”陈可辛的心情一度不好,后来觉得这是一个奇特的经历,值得记住。本来,这个暑假她有满满的计划,钢琴考级,请同学聚餐过生日,去欢乐谷水世界玩……如今计划清零,收获的是做三菜一汤的技能,以及一份独立生活的成就感。
每次下午3点多响起敲门声,姐弟俩都会有些紧张:核酸采样又来了,而且是鼻拭子!“长长的采样棒,伸到鼻腔里,仿佛直接插到眼底,酸疼难以形容。”陈可辛说,第一次忍不住掐了自己大腿,然后鼻涕眼泪全下来了。让她有点自豪的是,躲在身后的弟弟表现更“怂”。采样人员埋汰道:“还不如你姐姐勇敢。”
14天的封闭时光,有吐槽和心酸,也有忍耐和责任。因为做过志愿者,陈可辛更加理解社工的不容易。这半个月,她始终没有点过一次外卖,因为不想麻烦社工爬楼。其间,她收到两次快递,一份是妈妈下单的生日蛋糕,另一份是好久之前下单的汉服到货。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这样我就可以穿上汉服,去老门东美美地拍照了!”小姑娘美美地憧憬着。
“对门邻居确诊了,我很理解她”
“确诊病例,就住我家对门,平时遇到都会聊个天。”家住和燕花苑12幢1单元的宋女士说,染病也不是谁想的,正好遇上了。她仔细回忆:“最近一段时间,恰巧没有打过照面。”心定一些。
“宋阿姨这家子真不容易。”迈皋桥街社区党委书记王广辉说,宋阿姨今年60多岁,她和爱人都患有慢性病,家里还有卧床不起的老母亲。5岁的外孙女暑假来玩。这下子,4个人都被隔离了。
根据不断更新的疫情防控要求,作为确诊患者同一单元的邻居,7月29日起要前往集中隔离点隔离。这让宋阿姨的心提到嗓子眼:“我们肯定没法走!”
89岁的老母亲患有心衰、气管炎和骨质疏松,卧床多年,时常需要吸氧,家里备了大小4只氧气瓶。“医生形容她的骨头就像个沙滩,一摁就会凹下去。咳嗽都有可能骨折,肋骨之前断了好几根……”宋阿姨忧心如焚,母亲上下楼随时可能出状况、有危险。了解这一特殊情况,迈皋桥街道紧急向栖霞区、南京市防疫指挥部逐级申请汇报。“特事特办,落实严格防疫措施,实行居家隔离。”深夜十二点,社区来电给了准信,让她吃下一颗“定心丸”。
服侍母亲多年,宋阿姨遇事很有主见。大哥和小弟都挂念老母亲的病情,每天视频电话。女儿女婿很担心传染风险,几次想赶回来。“你们在外面把工作搞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慰。社区对我们很关照!”她仔细分析疫情:“没事的!对门确诊的是轻症,很快就转阴了。我们做好自己防护就行。”栖霞区随后公布信息,这一病例所有密切和次密接人员核酸检测都是阴性。这让整个小区的居民都安心了。
“还好,我们两口子都是慢病,拖一拖不着急。”宋阿姨的注意力都在“一老一小”身上。老母亲装上一个脉氧仪,床头还安了一个闹铃。“一不舒服一摁,我就可以及时处理。如果是大喘气,就赶紧吸氧,心脏不舒服,就吃速效救心丸。”
5岁小外孙女的营养很重要。社区配送的肉、蛋、蔬菜很充足,每三天订一份鲜奶,只得麻烦社工跑腿了。过完暑假,外孙女就要上大班,宋阿姨在线花元给她报了两门网课。一门阅读、一门逻辑思维。一节网课15分钟,看动画片学成语。小外孙女前天学了“坐井观天”,现在会说“对牛弹琴”。
老母亲情况平稳,小朋友每天一点长进,宋阿姨说,这就是忙忙碌碌的意义。忙到晚上10点多,她才有时间安心坐在沙发,翻翻手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