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1:
秋问西大
风云
早就听说重庆市有一所闻名全国的大学,名叫西南大学。它秉缙云山之苍翠,承嘉陵江之浩瀚,山水情怀,大爱无边。悠悠百年史,煌煌大学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人才辈出,桃甘李甜。这里不仅有闻名全国的体育冠军,也有深耕前沿科学的“水稻之父”,他们----一代代从西大走出来的优秀学子为祖国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可能也没有机会来到这里。也没有机会如此近距离聆听才从里约奥运会载誉归来的跳水冠军为新生所作的精彩报告。多生动丰富的报告啊,西大人听得有点醉了,我也受到深深触动。这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付出,必有回报。对于在西南大学就读的学子更是如此。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缙云山内,与嘉陵江相邻,始建于年,学校由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原西南师范大学、国家农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于年合并组建而成。位于重庆市区西北部,被称为“重庆后花园”,距离重庆中心城区解放碑仅29公里。这里风景独特,层次感特别强,高低之间落差较大,对于一直生活在江汉平原的我十分惊疑----在重庆市区西北部这样的一个地方有比家乡更美的地方吗?一次初秋晴日,经过5个多小时的路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听闻中的西南大学,眼前的西南大学让人目不暇接,我惊诧于这一方竟如诗如画、五彩斑斓的天然乐土。
步入西南大学三号门,适逢西大学子在商场购物,人来人往,忙而不乱,自信、青春的脸庞,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有活力,羡慕之情让人从心底尤然而生。沿路而行,路两旁参天大树遮天蔽日,人流不息,空气清爽。如果顺着路多走一会儿,有时会在路间出现一条小河,刚开始河面与路面落差并不大,人只需蹲下用手即可触摸到河水。顺河而上,哗哗的流水声,特别清脆,更增添了西大的灵性。越往上走,河面渐渐往下,待到高处时,河水在山底了,感觉人像是悬在高空,目不敢下视。此时山高林密,阔叶林苍郁,清泉蜿蜒,构成一幅自然山水景观,一处一景,人在画中,赏心悦目,如醉仙景。
我们寻一处野草横生的河边走过,由于行人稀少,所有的美景似乎都为你一人所准备,空气清冽得透亮,水声风声鸟叫声,树叶草味泥土味,随风而来的阵阵桂花香,沁人心脾,来到这里,彷佛误入了童话世界。只见藤罗密布,有的藤干盘口粗,树冠垂下千根藤罗,如垂柳丝丝,随风飘荡。这里由于是逢山开凿,随处可见岩石,经雨水的日夜洗刷,怪石嶙峋、棱角分明。最独特的是它的水清澈碧透,水平如镜、其间水草丰茂,游鱼穿行历历可见。从河一端远远望去,在层层树木的映衬下,水的颜色成翠绿、碧绿、墨绿、青色,加上阳光照耀的金色,行云流水中幻化出一幅水的五彩油画,但不知梵高再世会有何感想,能否作出如此浓烈的作品来。树木郁郁葱葱,却层次多变,高高的白杨是鹅黄色、枫叶是金色、桂花树是绿色,与蓝天白云相衬,更让人沉醉于秋日西南大学的美伦美奂之中。
我们沿河下行至桥头仍不舍,再次沿河顺原路往回行。瞧,不知何时,河面上出现了一对不知名的鸟儿,它们沿河互逐而嘻。此情此景,我恍惚像是回到了童年。不由得让人想起李清照的那首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西大,我要赞美你。你依缙云之麓,嘉陵之畔,山长水阔,大气自然。于斯拔地而立;人才摇篮,而今更成大观。现特色仍在,优势凸显,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美哉,洋洋乎江河行地;壮哉,灿灿乎日月经天。你壮西南地区瑰丽山水;雄重庆一方人文景观!……。
人所到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景致;不同的景致,就会生出不一样的心情。我常梦想,在一片五色斑斓草地上,阳光明媚,与自己最亲近的人,把掌言欢、嘻戏游玩,什么也不用想,就躺在上面静静地晒太阳,那是何等的幸事!此次的西大之行让我有幸圆了这个梦。
年11月4日定稿
作品2:
题头语:根据监狱安排,作为工会成员隔一段时间安排一次出游,此次秋游安排的地方是钟祥市莫愁村。它位于“世界长寿之乡”湖北钟祥,北依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无缝连接纯德山外万顷松涛,南连沧浪湖上莫愁绝唱——莫愁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村内建筑和景观充分体现出荆风楚韵的地道、本真特色——青砖老房、白墙黛瓦、村廓土墙、石井老巷、庙堂宗祠、碑刻牌楼、绿萝藤曼、水流潺潺、鸟语依然,在这里30家钟祥老字号美食坊、50家非物质文化餐饮名店、20位民间美食传承大家、百余种民间传统美食、十余家特色匠人工坊及特色手工作坊、十八班地方戏剧荟萃、一年天36种民艺体验,近百种贡品食材,是诞生百岁老人的加油站,是揭密长寿的根源地,是吃出来的世界长寿之乡,更是湖北首个可以深度体验“地道乡土民俗、浪漫荆楚民艺、多元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
"莫愁村"的火爆,吸引了来自省内外近百家知名媒体的 它是多年生块茎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叶片盾形,叶柄长而肥大,绿色或紫红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缩茎,逐渐累积养分肥大成肉质球茎,称为“芋头”或“母芋”,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块状等。母芋每节都有一个脑芽,但以中下部节位的腋芽活动力最强,发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茎称为“子芋”,再从子芋发生“孙芋”,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曾孙或玄孙芋等。
它性喜高温湿润,不耐旱,较耐荫,并具有水生植物的特性,水田或旱地均可栽培。根系吸收力弱,整个生长期要求充足水分;对土壤适应性广,以肥沃深厚、保水力强的粘质土为宜;种芋在13~15℃开始发芽,生长适温20℃以上,球茎在短日照条件下形成,发育最适温27~30℃。如遇低温干旱则生长不良,严重影响产量。
它的分布状况:原产于印度,在日据时代由东南亚、华南地区及日本等地引进。我国以珠江流域及台湾省种植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其他省市也有种植。
它的品种有:红芋(又称红芽芋)、白芋(又称白芽芋)、九头芋(狗爪芋)、槟榔芋(广西称之为荔浦芋)等。红芋因发出来的芽带红色而得名,切开来其断面颜色与口味和白芋没有明显区别。
这里还有林则徐与槟榔芋的故事
那是清朝道光十九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在广州的英美俄德等国的领使,用西餐来招待林则徐,在饭后上了一道冰淇淋,林则徐因不知冰淇淋为何美食,看到有气冒出,以为是热的,便用嘴吹之,好让这道菜凉了再食。领使们看的大笑,把林则徐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林则徐也不动声色,过了许久,林则徐宴请那些领使们吃饭。他请吃的菜肴,都是凉菜,之后上了一道芋泥,颜色灰白,表面闪着油光,看上去没有一丝热气。那些个领使以为那也是一道凉菜,用汤匙舀了就往嘴巴里送。哈哈!上当了,领使都被烫得哇哇乱叫,林则徐心里暗笑,嘴里则不停地抱歉,说没想到他们原来不知道这“芋泥”外冷里烫啊!
作品14:
题头语:一直以来,我对秋都有一份独特的感情,也许秋是一个思念的季度,我喜欢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秋的世界里,我写过《秋问西大》、《故乡情结》、《护城河边遐想》等等,在这些文字里面都有我一些说不出的情结在里面,如果你能读懂它们,也许才算懂我一点。
与秋之约
风云
每次坐车回家,吃过晚饭不久,在荆州开发区西干渠道旁的绿化带间的小道上,已经出现熙熙攘攘走路锻炼的人们。他们或一人,或二人,或多人,悠闲地走在小路上,让人好生羡慕,多想也和他们一样。每每刚动了念头,转而一想,还是算了吧,白天忙了一天,已经很累了,外面似乎不过如此,也每每因此作罢。
如此这样,总觉得少了一件事似的。晚上,朋友打来电话,走路去吧。我急忙放下电话,赶紧穿好衣服出发了,三二步来到目的地,和朋友顺着新修建的小道往前走。如今虽已是秋季,气温却很适宜,不冷也不热。大地无私呈现出她美丽的秋色:远远望去,绿意流淌,到处是绿色的海洋,跑道两边的小草仍旧绿茵茵的,顽强地向上生长着;树上的叶子保持原有的绿色,不改它原有的生命力,一阵轻风吹过,有几片叶子,随风飘落下来;还有河旁的杨柳,宛如姑娘的秀发,树枝从树上直垂下来。我们沿路而行,首先闻到的是一阵阵淡淡桂花香,越往前走,香味越浓,我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很享受这样的味道,人也放松开来。此时,还有菊花,有一串红,有鸡冠花,有木芙蓉等等,在秋风中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将一幅“色、香、味”俱全的秋季百花盛开图尽情地向我们展示,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继续往前走,天慢慢暗了下来,此时路灯亮了起来,呈一字排开。跑道的路灯是白色的,荆沙大道上的路灯却是橘黄色的,二者交相辉映,让人眼花缭乱。越往前走,行人慢慢多了起来,远处响着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不用说,那是“大妈们”在跳舞。围绕着“舞台”周围,孩童也加入进来,穿梭在大人们间,互逐而嘻,享受着美好的时光。有许多骑摩托车赶来的大叔,生怕“赴约”迟了,早早带着亲近的人,也加入到行列里。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感触良多,但不知张择端在世会有何感想,或许自有一番感叹。
一个小时很快就到了。我们意犹未尽,商量着再走一会儿。这几年,随着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为打造宜居环境,在一个个小区周围修建起休闲设施,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如果走路累了,可以坐在路边的椅子上,歇一歇的;如果还有兴趣,也可以到专门修建的钢结构铺就的台子上面静一静,享受一下二人世界。
我之所以喜欢秋天,因为秋是浪漫的季节,也是诗的季节。我喜欢它的丰硕,喜欢它的萧瑟,喜欢它的俊朗,喜欢它的飘逸。喜欢秋天里清浅冰凉的河水,喜欢秋天里盈满诗意的风,喜欢秋夜简净的长空下张帖的那一轮瘦月。一年之中,春,过于妖饶;夏,过于热烈;而冬天却过于凛冽。唯有秋天,它不温不火,不憔不燥,它是悠闲的,寂静的。我喜欢它的辽阔苍茫,它的成熟与深邃。
每年的秋,都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只是今年的秋,美的让人心醉;带给人们的幸福却是那么简单,那么快乐。(三稿)
作品15:
又见桃花开
早晨的江北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这里有特别的晨色。虽然还没有到上班时间,路上行人多了起来,晨练的人们在宽敞的水泥路面上悠闲的跑步,穿梭在围着簿雾的绿树之间,更增添了晨的色彩。周围水塘里蛙声一片。偶尔还可以听到野鸡的打鸣声。这就是江北的早晨。
早起床的我,信步在路上,很享受着这里的一切。簿雾下的植物们挂着露珠,鸟儿在头顶上唧唧喳喳,迎接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望远处一片朦胧,如诗如画。我定了一下神,怀疑自己是否活在真实里,如此这般,是不是幸福得过了头。
阳春三月的江北,万物开始展现出它们千姿百态,迎接着春天的到来。那些干枯了的树枝不断冒出嫩嫩的绿叶,迎风飘舞;而那些干枯了的小草,展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争先恐后流出淡淡的绿色,像是想要在第一时间去展现出它原有的风貌。
只见不远处,有一棵桃树长在路边,我急忙跑过去,三两步来到桃树跟前,见到了久违的桃花,闻到了熟悉的味道,心里感觉分外亲切。只见绿叶之上桃花挨挨挤挤的开放在上面,各个都像涂抹了胭脂似的。有的桃花躲在叶子后面,像一个害羞的姑娘。有的单独开放,像一个漂亮的女郎。有的桃花像婀娜多姿的仙女,穿着粉红中带白的纱裙,在树枝上翩翩起舞。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像胀胀得马上就要开放似的。满树的桃花多姿多彩,好比天上白云的形状一样多,看得我是眼花缭乱。
见到这熟悉的一切,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故乡的桃花了。故乡的桃花哟,时刻都牵绊着我无穷的思念,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许多年以前,在我家的屋前,生长着一棵桃树,这棵桃树是我的爷爷无意中在外面做事的时候发现的。当时长在路旁边,虽然有来来回回的车子碾压,但这棵桃树仍然无恙。爷爷非常高兴的将它栽到了屋前。当时全家老少齐动手,挖的挖坑,培的培土,浇的浇水,全家希望这棵桃树快快成活长大。
桃树栽下去不久就成活了。经过多年的生长,每到春天,盛开着满树桃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桃花开得姹紫嫣红,远远望去,似乎天上落下的一大片朝霞。如今的桃花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那么沁人心脾。有着熟悉的家乡味道,钻入你的鼻孔,扑进你的心里,馋得人大口大口地吸气,我尽情地享受着桃花带来的香味。
桃花有粉红的、深红的、浅紫的。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一丝丝红色的花蕊顶着嫩黄色的尖尖,调皮地探出头。一阵风吹来,朵朵桃花就像一只只花蝴蝶,扑打着翅膀,翩翩起舞,叫人目不暇接。
如今物是人非,这多少叫人有些伤感,但这并不能冲淡我对桃花的情感。桃花哟,是你让我早早地感知到了春天,知道了什么是百花齐放!桃花哟,是你让我再次看到了你的开放,只要是春天,就要绽放!桃花哟,我多想徜徉在你为我编织的花环,就这样将思念守住!桃花哟,我要把你赞美。是你让春天因你变得姹紫嫣红!是你让春天因你变得更加美丽!
想当今,能赏花、懂花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了。缺乏内心的宁静,又如何能赏出不一样的花呢?我庆幸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坚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宁静。看桃花从含苞到绽放再到凋榭不过是短短十多日,但它却毫不保留地将最美的瞬间留在枝头上,将花香洒向四方,直到花瓣落入大地,融入土地,最后归于平静,这是何等高贵的品质!这也是我对桃花心存敬重的原因吧。
我敬重桃花,犹如敬重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一般。让我们拥有这份美丽的心情,期待着来年的桃花开。
(风云)
作品16:
一次难忘的救人经历
事情已经过了很多年了,我至今都还记得那次救人的经历,事情是这样的:
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大概在年吧,和往常一样,一天下午,我骑着自行车准备到监区办事,在路上碰到过一个快要死的间歇性神经病人,因为病发了,不知道回去的路,又苦于没有钱,只穿一件单衣服,天空还下着小雨,衣服都湿透了,在正月这样的日子,可以想象是多么的冷。由于又冷又饿,终于倒在路上,等我看到他的时候,他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我当时并没有多想什么,只想赶紧救活他,虽然我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当时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只见他两个眼珠在慢慢地转,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我急忙找人将他背起来,背到一个避风的屋子,赶紧生了一堆火,从家里提了一些开水,找了几件棉衣给他穿上,由于火的作用,他慢慢缓过神来,等他稍微好了一点的时候喂他饭吃,给他水喝,他的精神慢慢的好起来,说来也巧,别人问他什么他都不回答,只有我问他才告诉我们,在一个一个字的询问下,我终于明白了他说的话,他说他是监利西湖二分场的人,叫胡宝林,问到他准确的地方以后,我终于放下心来,马上安排车子叫上同事将他送回家去,在路上,我将他送到卫生室看了一下病情,处理了一下他的伤口后,就继续赶路,在路上我不停地和他讲话,因为我担心他出事,车子走了多公里后,左弯右拐,边走边问,终于将他送到了家门口。记得我送他到家的时候,敲了敲他家的门,喊他父母的时候,他的母亲声音一颤,喊了一下他的父亲,说宝儿回来了,就赶紧跑出来了,后从他父母口中得知,他们已经寻找他很久了,只要是可能找的地方都找过了,他们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以为他已经死了(前面说过,胡宝林是一个患有间歇性的精神病人)。他的父母对我非常感激,很感谢我将他的儿子能够救下来并亲自送回来。并且告诉我他们家的一些情况:胡宝林是最近几年得的病,他结过婚,并生有一个女儿,由于发病后,他的妻子离开了他,并带走了他的女儿,现在只剩下他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我看了他的父母,已经很老了,在当时,就已经65岁多了吧,(现在大概已经80多了)临走的时候,他的父母送我们出门,我给了他母亲元钱,由于赶了很长时间的路,我们到他家时已经是半夜的时间了,说了这么多,我真的很想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每每想起,内心都会很难过,胡宝林你现在过得还好吗?你的父母还好吗?由于我懂得生活的艰难,我对他们的处境非常同情,真希望他们能够遇到好心人。有时我也想去看看他们,但由于那里实在太远了,到现在我也已经忘记了那里的位置了,听说前几年监利那边在修路,路上也不方便。这也许是我的借口吧,直到现在都没能付诸行动。但愿我还能有这样的机会。(风云)
作品17: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感悟
风云
最近央视频道连续报道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节目,本人感觉这样的节目的确有办的必要。在当今社会,在我们的周围很难看到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还存在这样一群弱势群体,虽然他们精神富有,但生存条件的确有限,如果不看到,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如果不是央视节目组,周围的人们也不可能知道,也难以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感谢央视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深为央视记者这样的奉献精神而感动。我想,正是这样的感动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感动,来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
最美乡村教师看起来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我想他们最美的理由就是对别人看起来没有两样事业的坚守,正是他们在这样有限的工作条件下,这种无私的坚守奉献,改变了一部分人的命运,正是他们的坚守才造就了一些从小不知道外面是何物孩子的成功。这只不过是最美教师美的一个方面,从节目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就是远在他乡他们的父母看到,也会深为自己的无奈而感到脸红,我们可怜这些需要照顾的孩子,也同情这些无助的父母,我知道你们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是由于生活的无奈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状况,虽然你们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工作,但同样也是在为祖国工作。可孩子也需要爱,庆幸的是孩子感受到了这样的爱,这种爱是来自至于他们的教师.在这里,我要对这些老师说,谢谢你们,正是你们的无私奉献,让孩子感受到了阳光,感受到了尊严,就是被人疼爱被人认同的尊严。
虽然留守家乡的孩子感受到了爱,被人认同的尊严,但是我们能仅仅靠这些连自己生活都存在问题的老师们么?!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在当下政府还无瑕顾及到这些可怜孩子身上的时候,我们这些先感受到政策温暖的人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应该对这些孩子伸出援手才是最好的回答。
幸运的是,通过央视报道后,这些孩子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照,感受到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温暖,但愿这种温暖能够持续下去,但愿这种爱心能够持续。
作品18:
生日
岁月如梭,一晃人已到中年,生日让我明白自己不再年轻,它总是让人觉得是那样的纠结,且令人难忘。
小时候我总是希望快快长大过生,因为过生可以收到礼物,至少可以吃一点好的。人一旦长大后,就不再想过生日,因为每过一个生日代表着年岁大一年,代表着更多的责任。
工作后,因为忙和其他原因,就没再正经过过几次生日。今年在离我的生日还有好几个星期的时候,儿子就开始经常地念叨了。“爸爸,你的生日是个星期三”。“爸爸,我本来想画一幅画送给你做生日礼物的,可现在我觉得它不够有份量,我在想给你一个特别的礼物”。因为这之前没有其他人,包括我自己,提起我的生日,所以,儿子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