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伤科,正好下午下班时间,一个小时之内来了三位骨折病人,界埠乡的4岁男孩子,玩时摔了,导致左尺桡骨骨折;野市乡的67岁老人,左桡骨下段骨折,左下尺桡关节脱位···痛苦之状不忍直视,而骨伤科主任潘文峰头上的汗水,护士们加班加点的工作,小编也替大家捏把汗。骨伤科医生许小兵呼吁市民:夏天外出千万要注意安全!赶紧科普一下,不要受伤的总是你。
为什么夏天容易骨折?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他们?老人孩子怎么了?
夏季孩子骨折怎么办?
警惕!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许小兵:中医师,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各种骨关节病,尤其擅长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的诊治。
夏季孩子骨折怎么办?
孩子天性好动,加上精力旺盛,喜欢打打闹闹,对危险的辨别意识又较弱,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尤其进入夏季以后,孩子衣服穿得较少,摔倒时缺乏衣物的保护,因此夏季是儿童骨折的高发季节。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骨头软不易骨折。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骨骼有机质含量多,矿物质含量少,含水量较多,韧性的确比成人要好,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会发生骨折,而且近几年,儿童骨折的发病率还在节节攀升。
很多家长有疑问,孩子摔倒了,究竟怎么辨别是严重的骨折,还是普通的摔跤呢?
骨折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骨折部位肿胀、疼痛,甚至发生畸形,这时候,孩子可能会哭闹不止,不让任何人碰触受伤的部位,自己也没法动,这种情况骨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由于孩子的骨头韧性高而脆性低,骨膜厚实坚韧,损伤后引起的骨折常常像嫩树枝折断一样或是骨膜限制不发生移位,虽然出现骨折,但是从外形根本看不出,疼痛也不是非常明显,临床上形象地称之为“青枝骨折”、“骨膜下骨折”。
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开始觉得疼了,医院检查。甚至有些孩子发现骨折的时候,骨折部位已经在愈合了。因此,这种类型的骨折非常容易漏诊。
当家长判断孩子可能是骨折的情况时,要马上进行妥善固定,避免进一步的损伤,需要就地取材,如木板、硬板纸之类,在现场进行固定,切记,无论什么骨折,家长都不要去活动骨折部位,也不能让孩子乱动,否则可能造成严重二次伤害。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按摩、热敷等,在没有经过医生诊断前,万万不可。尤其是脊柱骨折,更是不能随意搬动或摇晃孩子的身体,应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护。一旦搬动不当,损伤了脊髓神经,孩子很可能会终身瘫痪。
警惕!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骨伤科:许小兵
人体的骨骼会随着我们的发育而变得愈来愈强韧,八、九或二十岁时骨质强度达到最高峰。但是之后骨骼就会开始随着岁月的增加而变得单薄、脆弱。人体的骨质密度在二十岁时达到最高峰,之后便开始减少,如果得了骨质疏松,那么就可能因为骨骼的强度太低,导致一点点小外伤就会发生骨折,可想而知老年人的发病率!
骨质疏松可分为四种类型:
普通型:好发于女性,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
继发型:继发于各种基础代谢性疾病,如柯兴综合征、甲亢、肢端肥大症等。
非典型型:由于长期缺钙、营养不良、不活动等原因造成。
药源型:由于不良用药引起的体内矿物质代谢紊乱所致。
一般认为骨质疏松是缺钙引起,而对于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常常被忽略。有研究统计,临床常见骨质疏松症中,有8.6%~17.3%的并非由于缺钙、维生素D或疾病引起,而是药物导致人体内矿物质代谢紊乱所致,临床上又称之为药源性骨质疏松症。长期使用将导致骨质疏松症,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激素
使用地塞米松、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难以解释、逐渐加重的腰背痛、关节痛或者关节活动受限,且与气候无关,应考虑出现了骨质疏松。这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逐步减量、停用激素,或改用其他药物。
2.抗癫痫药物
长期服用苯妥因钠、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可因其促进维生素降解及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减少而致低钙血症,使骨钙减少9.8%~29.1%,出现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一般在用6个月的药物后出现。因此,凡是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应自用药三四个月后开始口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3.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能与生长激素协同促进骨的生成、生长、成熟。但如果过量的话,则会因钙磷运转失调,呈现负钙平衡,引起骨骼系统脱钙,骨吸收增加而导致骨质疏松症。因此,使用甲状腺激素切忌过量。
4.肝素
病人应用肝素超过4个月就可能会发生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这可能是由于肝素促使骨胶原溶解或某种酶受抑制而引起。预防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剂量,避免长期大剂量,以及分阶段使用,并在用药期间注意维生素C的补充。
虽然上述药物可能引起骨质疏松,但注意用法可以预防。例如使用激素时不可随意加重或延长疗程,滴激素眼药水后,应按压内眼角1~2分钟,以免通过鼻泪管进入口腔,被全身吸收。
如需咨询,请
最后,小编祝大家周末出行愉快!!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