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爸妈来说,可能最早对孩子有意识地进行语文启蒙,就是从古诗词开始的——孩子只有几个月的时候,我们抱着他哄睡,一边溜达,一边哼哼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但是,与这个现象相矛盾的是,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或上小学,爸妈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古诗词启蒙了。
小五妈就经常收到大家的留言,问的问题五花八门:
孩子背古诗词,从几岁开始背?
从哪些诗开始背?背多少才算够?
孩子背了半天诗,怎么越背越没兴趣了?
孩子喜欢上了古诗词,该从哪里拔高?
细细看下来,我觉得大家问这些问题,其实出于两点认识。
第一,觉得古诗词是语文学习中极其重要的模块,对考试拿分特别重要。
第二,觉得古诗词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怕自己指导不对,耽误了孩子。
对于这两点认识,小五妈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
对于第一点,孩子学习古诗词虽然很重要,但我觉得它的重要性主要是体现在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而在语文考试中,占的分数却并不多。而且在小学阶段,只要你把课内的诗词掌握了,拿分并不难。
在家庭的诗词启蒙里,我们没必要像抠考试大纲一样地去抠孩子背古诗词的范围。
对于第二点,古诗词真的没那么高深,在中国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里,古诗词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是跟现代人距离感最小的。
甚至可以说,古诗词已经是我们中国人的锁定技,是融入到我们的文化血液里的东西,就像蒙古牧民从小会骑马、天津人都听得懂“逗你玩”、辽宁人都能接住赵本山经典小品台词一样。
我们但凡有一个高中文凭,就不用担心自己在诗词启蒙上不能胜任。
在解除这两点疑虑以后,我在这里再帮大家梳理一下,对于孩子的古诗词启蒙,我们可以怎样循序渐进呢?咱们可以大致分四步。
第一阶段
3岁以前,背过几十首“口水诗”
“口水诗”这个词是我随便起的,大家领会精神就好。我是想起来有一种歌叫“口水歌”,就是群众基础超级强大、几代人都能做到张口就来的那种,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拿口水歌类比一下,我这里的口水诗指的就是那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保姆阿姨都能跟孩子哼的诗,是爸爸妈妈不需要翻书就能直接在纸上写出来的诗。
比如咱试试,我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日照香炉生紫烟”、“白日依山尽”、“碧玉妆成一树高”……大家是不是都能立刻说出下句来?
现在小五正处在这个阶段,我没有给她引入任何诗词学习的APP,也没有下载现成的诗词朗诵的音频,就是在淘宝上花十几块钱买了一沓诗词卡,偶尔想起来,我就从里边找一首熟悉的,抄在小黑板上,全家人都能给她读。
小五两岁半的时候,大概背了小三十首,都能做到指读的程度。
小五背过的,我就勾出来
当然,我不是说不需要花钱买书、买视频、买APP,如果家长没空管孩子,借助这些工具都是可以的。只是,大家真的不需要太纠结哪个版本好、哪本书内容全面。
可能很多妈妈都习惯了,鸡娃,不管技术怎么样,装备不能输。可是我觉得,不是所有的鸡饲料都需要采用这种策略。
就好像,你只是给孩子播放几首儿歌而已,有必要现在纠结是买一千块钱的音箱,还是买黑胶唱片吗?
第一阶段这几十首口水诗,会为孩子打下非常好的底子。
有了它们,孩子会对古诗词字数的和谐、平仄、押韵、对仗等规律都有了直观的感受,而且也已经知道了李白、杜甫等最主要的诗人。那么进入下一阶段后,孩子背起其他诗来,就顺畅多了。
第二阶段
小学以前,背过一百首以上的经典诗
这个阶段背的诗,文学价值要更高一些,更有经典意义,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常见的那种《每人一首成名曲》的VCD光盘的意思。
大家可能不太理解“口水诗”和“经典诗”的区别,其实大部分经典诗,由于本身太经典了,就已经进入了口水诗的范围,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口水诗无疑,而它的经典性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那像《咏鹅》这样的呢?它够口水,但它的价值主要不在文学性,而在于它是一个七岁的孩子(骆宾王)写的,浅显直白、充满童趣,即使跨越千年,也能让孩子轻而易举地理解。但体现骆宾王初唐四家地位的,可绝对不是这一首。
那这些经典诗从哪里找呢?
其实还是跟第一阶段一样,没那么严格的范围,我平时给大家推荐最多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本《小学生必备古诗词首》,如果孩子能在小学前背完这本书,那古诗词就可以说是入了门了。
除了这本书范围里的诗,我还推荐大家带孩子做一件事,那就是至少背诵一首王者级别的长诗。
我最推荐的,是三首叙事诗:《木兰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这几首诗,有画面感,没有太难懂的深层奥义,孩子比较能理解,经典意义也足够强大。
当然,如果学有余力,也可以再加码,比如《琵琶行》《长恨歌》《诗经·豳风·七月》《春江花月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这些诗孩子理解起来难度稍大,但如果爸爸妈妈恰好特别喜欢,自己能背诵,那就可以带孩子背起来。
我相信,如果你毕业这么多年还特别喜欢某首长诗,达到了能熟练背诵的程度,那你一定是对这首诗超级了解、有超级深刻的感悟的,一定可以带孩子学好。
这个阶段背长诗,第一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古诗词不全是绝句律诗,它们的体例很丰富,它们的篇幅可以很长。
第二是给孩子平铺直叙的古诗词背诵之路增加一点小阶梯、小门槛,让他感到有起伏,有挑战,有新鲜感。
第三个目的比较功利,就是为了唬一唬亲戚邻居老师同学,让孩子也更有信心。
第三阶段
小学时期,读诗人传记,知人论世
可能真正到了这个阶段,大家才会稍微感到鸡娃有些吃力了。
孩子把小学的诗背得差不多了,下一步怎么办?
嗯,继续背初中的诗肯定是要的。但除此以外呢?
有很多人会选择,让孩子们玩飞花令、玩诗词接龙、按题材分类、按季节分类……反正就是把已经学过的诗排列组合,不断加深印象。这些玩法,可以不分年龄段,一直一直进行下去,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带动的主流玩法。
但小五妈觉得,要想真正登堂入室、接受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熏陶,光这样玩还不够。
在小学阶段,我建议让孩子围绕着文学史上几位最有分量的诗人,去深入了解他们的人生,读他们的传记,读他们更多的诗,把他们的诗跟他们的故事结合起来。
其中最最紧要的两位,是杜甫和苏轼。
因为这两位的文学作品,跟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结合得最紧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文学史地位,是相辅相成的。
BBC纪录片《杜甫》
第二梯队的,可以是李白、王维、辛弃疾、陆游、陶渊明、李清照等重磅大家。
大家可能奇怪,为啥李白没在第一梯队。
我把杜甫放到最优先,是因为孩子们早期接触的杜甫的诗,还并不能代表杜甫最典型的风格,杜甫的风格是“沉郁顿挫”,但孩子们背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根本就不沉郁,也不顿挫嘛!
而李白的典型风格是雄奇浪漫,孩子们不管了不了解他的人生,都能从《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等诗里感受到他的风格。
我希望孩子们通过古诗词学习,进入到“知人论世”的境界,能够从古诗词里获得人生的启迪,能够感受到更高级的文学美感。
所以,我才这么强调,在孩子们熟悉了“一人n首成名曲”以后,要从诗的文本本身跳出来,了解诗人的人生和他所处的时代,了解他的诗在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地位。
第四阶段
进阶时期,建立文学史概念
可能孩子最初接触古诗词,是从唐诗开始的。
但是孩子们一定要知道,中国的诗,是从三千年前延续到现在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经典作品。我们所说的“古诗词”,其实是一个统称,绝对不止是唐诗。
我就曾经见过亲戚里有这样哄孩子的:“你会什么呀?”
“我会背唐诗。”
“来背一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哪是唐诗,这是宋诗呀。
我希望孩子知道,先秦的《诗经》、汉代的古乐府、魏晋曹操曹丕曹植的诗歌、谢灵运陶渊明等人的山水田园诗、宋诗和宋词、元曲……都是宝贵的文学遗产。
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一些“歌红人不红”的,孩子们学习的重点不是背诵作者姓名、字号、生平,而是知道它们属于什么时代,这个时代还有哪些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老母亲自鸡饲料:钱念孙《好看的中国文学史》
现在,我已经让小五背了《诗经》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还有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些作品都是我们初高中语文课本里的。
大家别以为小五妈偷懒,一说参考书,就是语文课本。其实,大家如果不知道哪些文学作品最经典,语文课本是最好的按图索骥的工具。
相信我,如果孩子把这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课本里全部古诗词都背下来,那绝对会是大赢家。
你要知道,全唐诗有4万多首,全宋诗是唐诗的好几倍,而清代,光乾隆一个人的诗就跟全唐诗总数差不多。粗粗估算,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古诗词得有几十万首。
而我们能从一本出版物上看到一首从这几十万首里选出来的诗,这绝对不是偶然。
妈妈们就算学生时代是学渣,你也要相信你的直觉,只要凭你的高中学历,你看到一首古诗词,发现它眼熟,那它就是经典,就是值得孩子学的!
更多文章推荐
《孩子的古文不用“鸡”,照这四步走就够了》
《中小学常见古代诗歌题材——这样的盘点,看不懂算我输》
《孩子还没上学,我已经下载了全套语文课本》
《让小学生读诗经,是不是太早了?》
(部分图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