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轻者仅表现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儿童鼻出血病因复杂,且与季节、气候变化及各种鼻炎有明显相关性。虽然大多数儿童鼻出血呈现自限性且病情较轻,但常引起父母焦虑,约10%的鼻出血患儿家庭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
儿童鼻出血原因与成人相似,可分为原发性鼻出血和继发性鼻出血,包括局部因素和(或)全身因素。但儿童鼻出血有自身特点,约90%的儿童鼻出血发生在鼻中隔前下区。此外,鼻部炎症性疾病是引起儿童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并且可呈现明显季节性。
1.炎症各种鼻腔、鼻窦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均可致鼻黏膜毛细血管受损出血。如:鼻变态反应引起鼻黏膜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急性鼻炎患儿鼻腔黏膜高度充血引起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出血等。
2.鼻损伤鼻损伤分为鼻内损伤和鼻外损伤。儿童以鼻内损伤为主,包括各种鼻部炎症发作时的频繁擤鼻、剧烈喷嚏、揉鼻、挖鼻等物理损伤(这是鼻部炎症尤其过敏性鼻炎导致鼻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和鼻内用药致鼻黏膜糜烂(主要为操作不当所致)引起鼻出血。鼻外损伤主要是指鼻部外伤,包括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等损伤局部血管或黏膜,严重的鼻和鼻窦外伤可合并前颅底或中颅窝底骨折,若损伤筛前动脉,一般出血量较多,若损伤颈内动脉,则危及生命。
3、鼻腔异物鼻腔异物多为单侧出血或血涕,伴感染时可有鼻腔臭味。
4、肿瘤肿瘤纤维血管瘤,一般鼻出血量较多。
儿童鼻出血该怎么办?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轻者仅表现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虽然大多数儿童鼻出血呈现自限性且病情较轻,但常引起父母焦虑,约10%的鼻出血患儿家庭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
针对儿童鼻出血的特点,采用病因防治、局部和全身治疗及患者家庭健康教育并重的原则。儿童鼻出血常与过敏、感染及环境因素相关,易反复发作,了解发病诱因、掌握发病规律,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针对鼻出血的应对措施:
1.积极治疗鼻炎早期积极治疗各种鼻炎,尤其过敏性鼻炎是减少儿童鼻出血的重要病因治疗。根据鼻炎症状选用不同的药物,抗组胺药物可用于控制鼻炎引起的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控制过敏和非过敏性鼻炎的各种症状,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应避免因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鼻出血加重;对已经出现鼻出血或者好发鼻出血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既能达到鼻用激素治疗效果,又能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2.鼻黏膜的防护临床上对于鼻出血患儿常使用等渗海盐水、生理盐水、凝胶类鼻腔润滑剂、薄荷油滴剂等湿润鼻腔黏膜,避免鼻腔结痂,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促进黏膜修复。
3.鼻局部处理包括明确出血部位和止血。
3.1压迫法需掌握正确的压迫止血部位及方法:
(1)头部稍前倾(防止血液倒流入咽部,防止窒息);
(2)按压鼻翼而非鼻梁;
(3)中等力度压迫(既能将鼻翼压迫到鼻中隔,又不使患儿疼痛);(4)持续至少5min压迫止血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3.2填塞法鼻腔压迫止血不能控制出血者,或鼻出血量较多、渗血面较大或鼻出血部位不明者,可行鼻腔填塞止血。
(1)鼻腔可吸收材料填塞适用于渗血面较大(如血液病)的鼻出血患儿。
(2)鼻内镜下止血对于鼻出血较多,经鼻腔压迫或鼻腔填塞止血无效者,可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止血。目前常采用电灼法,应用单极或双极电凝、低温等离子、微波或激光等。
(3)其他血管结扎或血管栓塞,对于严重鼻出血采用此法,儿童不多见。
4.全身治疗由于鼻出血原因很多,对因鼻腔、鼻窦有复杂病变或全身疾病引起的鼻出血以及鼻出血量较大患儿,应视病情采取必要的全身治疗,由其他专科疾病引起者应请相应专科诊治或转诊治疗。
5.健康教育
(1)鼻出血是儿童期常见症状,且多数为自限性,家长应避免自身过度紧张而导致儿童紧张加剧、甚至哭闹,加重鼻出血。
(2)如果是涕中带血,轻轻擦拭即可;擦拭后仍有活动性出血,可让患儿微低头,用大拇指轻轻按压出血侧鼻翼5~10min,并安慰患儿避免紧张,减少出血;如按压10min后仍有活动性出血,医院就诊。
(3)如患儿有多次较大量鼻出血,同时伴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4)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多数儿童鼻出血与鼻炎有关,因此,预防鼻出血的根本在于积极治疗鼻炎,但在使用鼻喷药物时应避免损伤鼻中隔。
(5)纠正不良习惯,避免及纠正儿童挖鼻、揉鼻、把异物塞入鼻腔等不良习惯。避免偏食,保障均衡饮食。
(6)避免鼻腔黏膜干燥,如平时宜多饮水,保持室内适宜湿度,适量应用海盐水、凝胶、软膏等鼻腔润滑剂。在过敏高发季节或空气污染严重时,注意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后注意清洁鼻腔等。
参考文献:儿童鼻出血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年)
供稿
王洁
编辑
花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